一
5月1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非立法性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到底是什么回事?眼看中国在入世谈判时确定的“过渡期”就要满。按照当时的约定,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本来是很清楚的。为什么欧洲议会要出尔反尔?实际上,所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独欧洲议会,美国也有类似声音。大选年使得政治家们更多地考虑国内政治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政治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
欧洲议会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突然。早在2014年底,当时新上任的欧盟贸易委员玛姆斯托姆(Cecilia Malmstrom)就曾表示,她将就中国是否应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与其他欧盟委员探讨,但目前无法说中国满足了所有相关标准。这次欧洲议会以中国不符合五个标准为借口,是站不住脚的。或许,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种风向的试探。欧洲议会虽然通过了决议,但还是注意到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注意到欧盟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从现实来看,欧盟委员会的态度仍可算积极。
二
谈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回到15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欧美等拒绝承认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谈判中设置了15年的过渡期。当时中国负责具体谈判事务的龙永图指出事实的真相。当时谈论的根本不是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而是中国的企业是否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二者的主体是不同的,中国企业2016年12月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更是掷地有声——“请遵守承诺”,态度简单明了。这时,中国需要的不是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是谈判阶段的事,现在所要的是谈判成果的落实,而不是其他。
过渡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在过渡期内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销售商品,被指控倾销,应诉所参考的可能是其他国家的成本价格信息。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么做极不公平。众多中国企业期盼过渡期尽早结束,可以自己的市场决定的成本和价格信息作为依据,参与公平竞争。中国企业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肯定会对欧洲市场上的部分企业造成冲击,特别是对一些欧洲脆弱产业,例如钢铁、陶瓷、纺织和自行车等等。在这些产业缺乏竞争力的南欧国家有着极强的利益诉求,不希望中国企业得到这样的地位。有竞争力的国家,如英国、荷兰和北欧国家,则有着不同的态度,但其中也有分化。国际问题的复杂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弱势产业的国家担心不能和中国企业竞争,失业率上升。但实际上,这些弱势产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出口中国企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从总量上看,欧洲国家是合算的。可是,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失去前者岗位的不见得就能够在后者得到岗位。这样,在一些国家内部,出现了不支持中国企业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声音。
随着过渡期的马上结束,欧洲国家必须面对现实。它们是换一种方式和中国打交道,还是干脆撕毁约定,或者是接受现实?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一些国家来说都不容易。矛盾随处可见,一方面,它们想获取贸易收益,另一方面,它们又不肯让出一些既得利益。
从国际交往来看,欧盟需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需要如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一诺千金。市场经济条件下,言而无信是最要不得的。不守信,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连说好的约定都可以任意撕毁,那么何来进一步的国际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国无疑需要争取道义支持。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可以随意改变规则,那么其他国家就应该联合起来反对。今天伤害到一个国家的规则,明天就可能有伤害到其他国家的规则。遵守信用的基本规则需要各国的共同维护。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改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否则,未来的合作不可能真正进行下去。
三
公平贸易才能真正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无疑会促进中欧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中欧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让中欧人民都获得贸易便利化带来的好处。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国际贸易争议的解决更加方便。有贸易,就免不了贸易摩擦。中欧之间贸易额不断攀升,倾销与反倾销的纠纷确实不断。这些问题应该在贸易规则内解决,而不是武断地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让中国企业不能得到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入世协议有专门的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据此,在反倾销的特定范畴里提出的“要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关系到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是适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一般条款还是替代国条款的问题。前者无疑有利于中国企业,后者则会扭曲中国企业行为,让中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事实上,这是一个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不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只要中国企业能证明自己是在搞市场经济、取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就可以使用一般条款。
不能以不在乎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事件。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公论自会有。现实中,显然,这不取决于欧洲议会。的确,欧洲议会承认与否,不会改变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实。但是,欧洲议会的决议仍然很重要,一旦这个决议影响欧盟委员会的决策,那么这就可能直接影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中欧贸易壁垒必然因此增多,贸易摩擦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进一步增加,贸易成本大增,受损的不仅仅是中国,欧洲自己也会受损。可以说,欧洲议会通过的是一个双输的决议,必然损害双边的共同利益。
四
国际经济秩序运行中不时会有出尔反尔的事件发生。全球化过程充满了艰辛。众所周知,市场半径越大,各方从分工中得到的收益越大。由于各方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在分工扩大的过程中,各国内部利益会分化。不同比较优势的部门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缺乏比较优势的部门肯定会反对分工的扩大化。选票经常影响各国国内政治,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力可能破坏部分规则的运行。
实际是对于市场经济并没有所有人都接受的定义。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中国一直在强调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作用。从最初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变化,更是突出市场作用。事实上,中国已经实现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定价。同时,中国企业,即使是国有企业,也是在市场经济中运作,也要遵守市场的基本规则。而且,纯粹的国有企业已经少之又少,国有企业上市之后,市场化程度更是大幅度提升。各国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国特点。不能以某一国的实际为标版,说明他国不是市场经济。即使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等,莫不如此。
至于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国际争议,本来就广泛存在。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不能以自己某方面利益受损,就说整个制度不合理,更不能以此为由说某个国家的不是。需要注意的是,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不能不提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各国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欧洲各国采取了不够恰当的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够协调,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严重,失业问题加上难民问题,经济问题政治化、社会问题经济化,政策调整的目标更是容易指向经济。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入世是一次洗礼。价格战是初级的贸易战。习惯了野蛮成长无序竞争状态的国内企业,本来就应该改变,更不能将不规范的行为带到国际市场上。企业的低层次竞争应该让位于更高层次的竞争。这需要一个过程,市场经济体制本来就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以创新来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世界秩序在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全球经济治理的的需要。不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就连发达国家自己也有改变既有秩序的愿望。美国既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又推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PP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日本等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40%的12个国家达成一致。内容涉及贸易、投资等诸多方面。降低或减免关税只是一部分。美欧之间如果就TTIP达到协议,那么由于TTIP涉及面更广,影响力将会更大。
其他国家要怎么做,那是它们的事。中国必须在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变化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中国需要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转变,需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欧洲议会的这一出,只是全球化不会一蹴而就的例证,也进一步说明国际经济政治是国内经济政治的延伸。
注册香港公司的好处多,设立公司流程简单,成立公司费用少。
注册英国公司成为全球商人们的热地,速度快、流程简单、费用低。
设立纳闽公司可以达到税务减免、股权保护、资金运作流畅等优势。
注册开曼公司无限制贸易发展,无外汇管制,无需申报或缴纳税项。
BVI即英属维京群岛,优势:免交离岸贸易税、保护受益人身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机制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塞舌尔特别执照公司(CSL)为您定价转移建立良好的商业实质。
马绍尔公司有助于国际贸易、证券买卖、信托及财产投资计划等。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有力跳板。
阿联酋是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出口国。外汇自由,汇率稳定。
可使用中英文公司名称,允许递交中英文的公司章程到政府公司注册处。
了解海南自贸港公司注册、年审、做账、报税、审计等工商会计财税
瑞丰专业代理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中国自贸区公司注册。
瑞丰德永集团直接代办全球近30个属地的离岸公司注册。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