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雁荡山下的青年画家黄良俊对山水花卉有一种特别的情节,从小耳濡目染家乡的山水风景,常常使他感怀良多。而浸润肺腑的这种艺术情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崇尚自然的表达。而这种表达的最初体现,是他儿时为家乡的各种绣花、装饰、家具等绘制造型图案。之后的根雕、木雕创作是这种情节的再一次延续。
根雕创作的基础源于他生活的这片土地。这种“接地气”的艺术创作为他的创作转型作了一个纯艺术的铺垫。根雕、木雕的必修课就是创作各种花卉、动物、宗教佛像以及历史人物,这在之后的国画创作中,这些创作元素也就很自然地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对于树种的熟知一如他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认知,这一点从黄良俊如今的国画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这种浸透在他生命底处的情节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怀,互相依存,根深蒂固。尤其反映在他山水作品表达树和枝的那一段,笔触之细腻堪称一绝。无论是写实树的主杆还是分叉,笔笔传神、精到。交叉的树枝纷杂交错但线条依然清晰,发生之处亦常恰到好处,整个画面一气呵成。树和枝的刻画无疑成了他整幅作品的亮点,而极富骨感的线条自始至终传递着一种灵动的生命气息。
从根雕走进传统国画,对创作者本身是一种挑战。好在有沪上两位著名画家陈世中和汪家芳的悉心指导,使他的国画创作很快步入了轨道。有谁可以想象,目前呈现在你面前的这些作品出自于这位仅仅只有四年国画经历的年轻人之手。
面对创作转型,黄良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国画艺术的创作还只是刚刚起步,轻装上阵或许没有任何条框约束,于是他认准了这条路,低调前行,以小步加慢跑的姿态拉近与名家的创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