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与前海开发,是昨天上午举行的市决策咨询委员会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委员专家们积极发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认真听取、积极回应。记者数了一下,仅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校长吴家玮一人在发言中就这两个话题提出了7条建议。 [注册意大利公司]
委员专家热议:
前海不能沦为香港中环的“后勤”
“近来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深港合作将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原来‘前店后厂’式的深港合作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第一个发言,话题直指深港合作,他建议深港两地未来要在开拓新的合作方式和领域上进一步下功夫。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顾问邵善波立马接过话题,表示香港和深圳合作空间非常大,未来的合作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现在已经有一些苗头,比如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的引入,现在有香港社工来深圳帮助培训人才。“我认为,深港双方未来的合作将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比如前海,就不应是简单的引资,不仅仅是把资金引进来,而是要把香港各方面的成熟管理制度引进来。”邵善波说。
[注册德国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说,深圳有一个很大的短板,那就是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如果上不去,好的人才留不住,但搞好教育我觉得光靠政府不行,要聚集社会力量来办学,包括香港社会的资金、人脉和管理制度,甚至可以考虑引入教育基金的概念,深圳应该在教育改革上也成为一个特区。”
徐扬生说,香港的优势是有一大批一流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有规范的制度,有国际化的平台和学者,劣势是人才没有应用的背景,“一流的科学家如果不让他做研究一年,也会变成二流的科学家,所以深圳刚好能够补香港的这个缺,让香港科学家立足深圳发展需求进行研究,这个文章可以好好做。”
吴家玮一口气提了七条建议:在高等教育上,他建议深圳善用香港高等院校的人才和经验,与香港合办大学和特色学院,寻求互利双赢;在科技研发上,他认为深圳技术开发很强,香港学术研究水平不错,双方可以互补,在两地政府共同支持和激励下加强合作;在创意产业上,两地可以合建特色学院,真正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与融合;在文化旅游上,深圳和香港需要发掘更多的历史遗迹,结合蓝天绿水、岛屿沙滩、主题公园,携手打造海滨旅游链;同时,深圳在打造国际大都会的过程中,可以和香港在两地合建一系列的国际知识创新圈。
吴家玮建议深圳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组建有权、有责的“双子城委员会”,定下实事求是的两地合作的进程和有效措施。对于前海,吴家玮还建议,前海千万不能用“前店后厂”的模式,沦为香港中环的后勤,应该共同集资,建立新的模式,比如可考虑将前海建成科技创投中心。
书记回应:
前海将形成新的深港合作内容与方式[注册百慕大公司]
“深圳过去三十余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验证了深港合作的意义和成绩。”王荣在认真听取委员专家们的热议后回应道。
对于深港两座城市的未来发展,王荣认为深圳与香港未来会是错位发展,其中一点就是深圳会更为看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深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放弃制造业或先进制造业,深圳将来会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个“轮子”走路。“香港国际化的人才、管理和法制环境优势,对深圳发展好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强大的助力,而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将为香港提供非常好的服务对象。”王荣说。
谈及前海发展,王荣说,前海虽然只有15平方公里,但意义非凡,我们要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在前海平台上更进一步推进深港合作,形成新的合作内容和方式。“15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深圳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速度,可能一年就把这点土地用完了,但是我们现在希望这点土地能用三十年,这点土地带来的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将是过去150平方公里甚至300平方公里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