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曾俊华表示,会虚心聆听各方意见,但他强调,预算案是因应香港整体环境推出的,若要抽出其中一部分修改并不容易,即便微调也“是很艰难的”。
2月23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立法会公布新的财政年度预算案。
草案聚焦打击通胀、稳定楼市和投资未来三大主题,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后两项得到大多数人肯定,但打击通胀的具体措施与民众期待有距离。传媒的一句评论最为传神:大家糖是吃到了,但不如想象的甜。
●大方“派糖”
过去一年,香港饱受输入性通胀困扰,生活用品价格高企,楼价更居高不下。舆论曾呼吁政府善用巨额财政盈余,大方“派糖”,以一次性纾困措施缓解市民生活压力。
新的预算案对此多有考虑,一次性纾缓措施包括:向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提供1800港元电费补贴;以每户每季1500港元为上限,宽免本财政年度差饷(类似房产税);代缴2个月公屋租金,并为特定用户提供补助……各项措施总计184亿港元。此外,政府将预留240亿港元,向每个强积金户口一次注入6000港元,协助市民为退休作准备,外界预计此举将惠及全港300万人。本次预算案“派糖”,总体开支达到400多亿港元。
●吃着不甜
“糖”派得不可谓不多,但外界仍然抱怨“吃着不甜”。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大学在预算案公布当天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对预算案不满的受访者占36%,34%的受访者表示好坏参半,只有27%的人表示满意。
报道指出,质疑集中在没有退税措施以及将6000港元存入强积金户口。“不少民众表示,为何不直接退税,帮助市民解决面对通胀的燃眉之急,而是要大家等到65岁退休之后才能享用?而且这笔钱最先受惠的是基金公司,他们将从中赚取管理费。”
《大公报》社论说,预算案“派糖”总开支超过400亿港元,如果这样还要说不体恤民困、不肯派糖,那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但是措施不包括退税以及6000港元注入强积金要到退休之年才能领取,市民的反应就不是那么满意了。
●微调也难
为争取预算案获得支持,曾俊华连续多日到电台进行说明,回应听众意见。
针对6000港元让基金公司成为得益者,曾俊华回应说,政府提出注资强积金时,考虑过部分款项会变成基金管理费。他稍后会与有关机构商讨运作细节,希望他们能负起社会责任,回应市民需要。
至于为何没有退税措施,曾俊华说,香港有350万工作人口,但只有约四成即140万人交税;若推行退税措施,受惠层面不会太广,因此预算案选择从供养父母及子女免税额以及强积金方面着手,这样不但中下阶层受惠,中产阶级也能受惠,而且不会刺激通胀。
曾俊华说,他感受到市民面对通胀的压力,他相信预算案推出多项纾困措施,可以帮到市民,但个人具体情况和需要不尽相同,未必每个市民都能受惠于每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