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基金|财富传承管理|家族办公室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盘点2014年信托业十大关键词:“假信托”事件

2014年是转型之年,也是变革之年。
在这一年中,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再创新高、衍生产品不断创新,但同时也遭遇了兑付风波、反腐风暴、高管变动等一系列行业险情。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周期结束,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托行业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尚待探索,以下是信托行业2014年的十大关键词。
13万亿元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巴拿马注册公司]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再创新高,余额达到12.95万亿元。
2014年三季度末规模较2013年年末的10.91万亿元增长18.70%,较2014年二季度末的12.48万亿元环比增长3.77%,但环比增速较2014年二季度回落2.63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13年一季度开始的持续回落态势,且回落幅度明显增大。
此外,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度信托成立规模为2236.66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2968.07亿元减少了24.64%,为6年来首次下降。
2013年以来,在经济下行、范资管竞争加剧,以及前5年高速增长积累的风险逐渐暴露的多重冲击下,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步入转型发展期。
转型发展期信托业将依然面临个体风险增加、业务结构调整、经营效益下滑、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等诸多挑战。
但随着调整、转型逐步趋于稳定,信托业将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兑付风波
刚迈入2014年,国内信托业就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兑付危机——规模高达30亿元的“中诚?诚至金开1号信托”出现险情。
半年后,规模为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到期,由于融资方资金链出现问题,项目延期兑付。
最终,1号以第三方接盘的方式收场,实现了刚性兑付;2号目前的重组过程仍在推进,投资者尚未收到本金及收益。
2014年以来,随着到期的信托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再加上矿产行业的持续下行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兑付风险事件频出,一时间打破刚兑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一方面,目前的风险产品仅为个案,相对于行业的整体规模来看其占比较小。
另一方面,为长久计,打破刚兑、放开管制、让市场这只大手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或许更能促进信托的平稳健康发展。
反腐风暴
除兑付风波外,反腐也是2014年信托业的大事件。
2014414,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甘肃检察”发布消息称,经甘肃省检察院交办,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对甘肃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财富管理中心经理陈德萍、北京财富管理中心经理周刚、上海财富管理中心经理杨栓军、兰州财富管理中心经理吴穷等17人立案侦查。
此后不久,四川信托刚离任的总裁陈军也因涉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收受贿赂而遭调查。
由此,一场金融反腐风暴已悄然启动,开始将近几年信托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引发的诸多隐蔽问题掀开冰山一角。不断曝出的高管遭调查的案件,反映了信托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所积蓄的管理和运营问题。
这对转型期的信托无疑是一记重棒,但大力反腐对信托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百利无一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高管变动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共有16家信托公司高管换帅。而20122013年,也有19家信托公司高管发生变动。
信托公司高管的频繁变动,伴随着信托业转型、问题产品爆发、大力反腐等问题同步发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这变动是否预示着信托行业走向低靡,高管们都想另谋高就?信托公司高管变动原因大致可归为几类:
第一,自然换届、内部调动是高管变动的主要因素,占所有高管变动的一半左右;第二,由于退休、死亡、身体原因变动,占比较低;第三,接受调查、撤职,这种情况仅为个例;第四,跳槽、挖角,此类多被市场解读为高管频繁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实际比例极低,为行业自然人员流动现象。
“假”信托
在信托业换帅风波未平之时,“假信托”事件又起,其中既包含“假的”信托,也包含“假的”信托公司。
20143月,突然出现一家网站,把原来起点高达100万的信托起购份额打散成1万份,每份金额只需100元,却依然可以享受到信托约10%的高收益。无独有偶,此后又有一家名为“多盈金融”的网站推出“信托合买通”,投资起点为1万元,由领投的会员发起合买,进行凑份子理财。
信托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所谓的“信托创新”,也催生了一批伪信托公司。2014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名为“xx信托”的公司,他们没有信托牌照,却堂而皇之开展业务,甚至吸收投资者资金。
经调查,这种无证经营的“信托公司”在深圳多达33家,此后,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责令改正通知书。
其实,无论是诸如“信托100”的伪信托还是伪信托公司,均是近几年信托高速发展的副产物,一方面显示出信托业的繁荣,各路人马都想分一杯羹,一方面也暴露了信托相关的法规及监管方面的一些漏洞亟待填补。
监管升级
信托业相关的法规及监管方面有所缺失,但信托业内的监管却越加严格,不断升级。
201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定位,提出“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转型,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托公司信贷类业务、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建立完善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探索信托受益权流转”等指导意见。
20144月,银监会出台“99号文”——《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文件主要从风险管控、业务转型、监管机制等三个层面来规范信托公司的发展,着重提出了建立流动性支持和资本补充机制、清理非标准化资金池产品等切实有效的管控手段,要求充分贯彻“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信托文化。
20148月,监管层下发了《2014年信托公司评级指引》。这是2010年以来,银监会对于信托公司分级监管办法的首次调整,标准由原来的定性向定量转化,对信托公司的评价重点放在自主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两个方面。新规将信托公司分为16级,每个级别分别设ABC三档。
评级结果将作为衡量信托公司风险程度、监管规划和合理配置监管资源、采取监管措施和行动的主要依据。
完善行业机制
除监管政策升级外,信托业自身也在逐步完善行业机制。20149月,监管层下发《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
保障基金主要通过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来募集、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来源重点是信托公司按照表内外资产余额认购份额以及文件规定的另外四种途径;其主要用途为信托公司的机构重组和短期流动性救助。
据悉,目前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实际资本金共计120亿元,由14家信托公司共同出资。
20149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正式下发《信托登记试行办法》。目前银监会已经批准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将由原来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升级”而成。
信托登记中心的设立,能使信托产品更加规范,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为下一步实现信托产品受益权的转让以及质押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盘活存量资产。
增资扩股
据统计,2014年以来,已有8家信托公司增资,新增资本达到181.83亿元,其中,增资幅度最大的为中信信托,增资88亿元,注册资本由12亿元变更为100亿元,高居所有信托公司之首。另有4家信托公司已公布增资意向。
20112013年,已有超过30家信托公司增资,增资额在250亿元左右。
近年来信托公司频繁增资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2010年银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资产规模需要相应的净资本来覆盖其中的风险资本;第二,通过增资来提前布局防御未来的风险;第三,增资还进一步体现了信托公司及股东实力,以及其看好信托业发展的预期。
此外,各信托公司除增资目的不同外,增资方式也体现出了多样化。据统计,信托公司增资的方式主要包括:股东出资、引入新股东注资(战略投资者)、未分配利润(还有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等。
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向原股东配售股份、公开募集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增资,但这些方式也都可以分别归入到原股东出资、引入新股东等大范畴之中。
传统产品变革
注册资本的增加,改变了信托公司之间的地位格局,而转型之年,传统信托产品的变革也改变了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业务格局。
2014年,房地产信托并没有如市场所恐慌的那样爆发系统性风险,但单个产品风险的陆续暴露,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
尽管问题房地产信托产品最后都以延期、信托公司兜底、第三方接盘等方式没有违约,但市场和监管层均已意识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已经存较大泡沫,部分开发商也因过度开发而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以及房地产信托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已经积累了较大的风险等问题。
因此,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一步加深,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和指导趋严,以及信托行业自身也开始严控项目筛选,2014年房地产信托的扩张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4030.94亿元房地产信托,较2013年同期下降了15.16%。其实,在整个信托资产规模中,房地产在所有领域中占比最小,仅10.03%,整体风险并不大。
从发展趋势看,2014年下半年,房地产限购、限贷相继取消,楼市松绑迈入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持续增长的刚需人群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的发展。
此外,我国本届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是建立在长效机制上的,这一系列长期制度建设将会有效抑制投机性需求,促进房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输血通道,房地产信托未来依然有无限前景。
基础产业类信托是2014年受政策影响最大的信托产品类别,数据显示,基础产业类信托在所有信托类别中的占比已由2013年年末的25.25%下降到2014年三季度末的21.8%
一是受到201310号文、463号文的影响的延续。二是2013年年底国家审计署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6月底,全国政府性债务总计302749.7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08.66亿元,地方债务过重。
为防止政府债务风险向信托业传导,信托公司对政信合作的基础产业类信托把控越加严格,发行规模有下行趋势。但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信托业对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配置余额占比13%,直接政信合作占比仅为4.5%
20149月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对政信合作的基础产业类信托又是一记重创,其中“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规定将当前信托公司围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信托的业务模式彻底堵住,预计基础产业类信托将会有一定降幅。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巨大,政府融资需求还在。
据麦肯锡测算,[注册香港公司]2020年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将超过30万亿元,一半由政府解决,一半缺口将引入社会资本,这依然是政府和信托合作的机会,只不过未来合作方式或在PPP模式下探寻(公共私营合作制)
2014年,增速最大的可能要属证券投资类信托。自下半年开始,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证券投资类信托成为各类信托中的黑马。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投向股票市场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较二季度末增加了894.56亿元,而房地产类信托仅增加36.86亿元,基础产业类信托更是减少了623.16亿元。
在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受到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在这个信托业转型的当口,证券投资类信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且随着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看多预期,预计证券投资类信托还将继续发力。
创新衍生产品
传统信托产品变革的力量,带来了一场信托产品的历史性创新革命,2014年,信托业的创新还在继续。信托的本质充满着想象力,其应用范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因此,信托产品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
过去有红极一时的艺术品、钻石、红酒信托,之后有颇具发展前景的土地流转、家族、保险金信托,如今更有全国首单互联网消费信托。
这些创新型信托的衍生,一方面反映了信托业积极探索业务转型,对各领域各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也是特定经济环境下被动与主动的产物。
尽管这些创新型信托目前尚不成规模,但却是在不断探索土壤,抑或成为未来的趋势和主流产品。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瑞丰德永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