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基金|财富传承管理|家族办公室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信托理财大获青睐 通过信托炒股须谨慎

信托理财作为高端理财产品,具有收益高、资金稳定性高、投资范围广、信托财产独立等特点,近年来获得了大量投资者青睐,也吸引了部分高净资产家庭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渠道。
信托投资的优势如何发挥?[加拿大注册公司]投资股市的信托能不能买?如何通过信托理财来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
伴随着沪指去年全年累计上涨52.87%,沪深两市日成交量屡次突破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这反映出A股市场的走牛,离不开大批增量资金的进入。作为银行理财资金间接入市的融资通道,伞形信托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这背后,也折射出信托行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杠杆资金的入市渠道
目前,资金通过信托渠道进入股市的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阳光私募”模式,二是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模式,三是“伞形信托”。相比前两种模式,伞形信托是近期信托资金涌入A股的最大通道。
目前伞形信托入市的存量规模估计在3000亿元左右。
伞形信托通常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计划优先级收益权,获取优先固定收益;融资客户认购劣后级收益权,并根据证券投资信托投资表现,获取剩余部分收益。
与融资融券相比,伞形信托入市的优势更为明显。目前伞形信托的杠杆率最高可达31,而融资融券的杠杆率多为11
由于伞形信托的优先级多来自银行理财资金,其配资成本也比融资融券低。此外,伞形信托可投资于股票、场内封闭式基金、债券,范围更广泛。
实际上,伞形信托在过去几年已经存在,但由于此前股市长期低迷,银行对于此类业务兴趣并不太大。2014年下半年A股转暖,一些银行开始力推此类业务。
但杠杆资金大量入市,也加剧了市场波动和风险。127日,市场传闻部分银行收紧伞形信托,沪指盘中大幅跳水,金融板块一度跌幅达4%
王力航表示,目前,伞形信托的存量规模与超过1万亿元的“两融”规模相比还较小,难以直接对股市造成巨大影响,但伞形信托规模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股市的上涨与伞形信托规模的增长,是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资金信托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按投向统计)1.84万亿元,占比为14.18%,较之2013年末,同比增加3.83个百分点。
“资金信托对证券投资占比的提升,主要缘于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显现,以及资产配置需求多元化等市场因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表示,信托公司以其“多方式运用、跨市场配置”的灵活经营体制,能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信托财产的配置领域,因此更受相应投资者青睐。
结构优化进行时
与银行、保险、券商和基金等不同,信托具备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市场领域的制度优势,拥有股权、债权及多种形式灵活的运用方式。
截至2014年末,13.04万亿元的资金信托主要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和房地产5大领域。其中,投向实体经济部门(包括工商企业、基础产业等)的占比为70.60%
虽然信托资金投向以实体经济为主,但本轮伞形信托资金大举入市也折射出了信托内部结构的变化。
“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显现和房地产中长期风险暴露增加等影响,资金信托对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配置呈减少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资金信托对金融机构、证券投资的配置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周小明说。
近年来,随着信托公司传统业务进入平稳发展期,证券投资信托成为很多公司转型的方向。
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业务中主要扮演服务提供商和融资通道角色,并未主动承担市场风险,也难以享有市场的超额收益。
相比之下,信托在国外成熟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多样化一些,部分信托和国内的信托公司相似,专注于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但也有部分信托公司专注于发展专业投资能力,主动管理市场风险,拥有丰富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
未来,国内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还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14年末,国内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虽创出历史新高,但其同比增幅均有较大幅度回落。
从资金信托的客户结构看,2014年度,单一大客户驱动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40.44%,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30.70%,银信合作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为22.14%。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同比提高5.80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长期以来,[巴拿马公司注册]信托业招致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主动管理能力不足,而判断的基本标准就是集合资金信托的比例不高。
2014年度在信托资产总规模增速下滑的同时,集合资金信托比例却加速提升,并创历史新高,表明信托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而加快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步伐,转型效应明显。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瑞丰德永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