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IPO
企业重组上市IPO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如何操作?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如何操作?


借壳上市(Back Door Listing) 
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透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上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实现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
A 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
B 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
C 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或买“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
非上市公司进而控制股东,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                                                                                                     案例:1.盈科数码动力
1999年4月,李泽楷旗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盈科拓展把旗下资产包括数码港发展权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得到大约6成股权,在消息刺激下,得信佳的股价由不足0.1港元升至个位数字,上升数十倍。其后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盈科大衍地产
2004年5月,电讯盈科分拆旗下地产业务,包括贝沙湾(数码港的地产部分)、北京盈科中心、电讯盈科中心、其它投资物业和相关物业及设施管理公司,注入上市公司东方燃气,并把东方燃气改名为盈科大衍地产,并透过配股减持盈大地产的股份,套现大约3亿港元。
强生集团案例
  2.强生集团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厂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   3.国美香港借壳上市案例  新浪财经特约李域提供 


国美香港借壳上市图


一、国美香港借壳上市图

二、国美香港借壳上市过程

过程

时间

事件

目的、结果

说明

2000年初

国美开始将目光转向环境比较宽松的香港证券市场,黄与詹培忠接触。

黄开始了其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博弈,其财技也在这里逐步学成

詹培忠当时正处于香港证监会诉其于坐庄“德智发展(0070)”中串谋伪造股份证明罪名成立和侵害公众投资者一案“和解协议”执行过程中。

 

 

2000年6月底

德智发展(0070)下属的Jumbo Profit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联合中介人李祥福,以1920万港元的现金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小部分股份。

开始染指京华自动化(0493)

 

2000年7月底

詹培忠亲自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再次以现金5600万港元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

控制了上市公司

这次收购行动动用的合计约7520万港元的现金,很可能是由内地的真正“买家”提供

 

 

 

 

 

 

 

2000年9月

京华自动化以全数包销的方式,增发3100万股新股,价格0.4港元/股,募得1190万港元,公司总发行股本增至18800万股。

实际控制人在加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度

  1. 从6月的1.2港元/股到9月的0.6港元/股,配合这次供股。
  2. 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3100万股,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7%,恰好低于20%,因此,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3. Jumbo Profit已经从股东名单中消失,它持有的1500万股

2000年12月6日

京华自动化以2568万港元购买黄俊烈的Smartech Cyberworks,现金支付1200万港元,余下的1368万港元以向卖方发行代价股的形式支付,每股价格0.38港元。

黄俊烈将以持股3600万股(16.1%),成为仅次于詹培忠(22.3%)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并通过BVI得到了上市公司支付的1200万港元的现金。

  1. Smartech Cyberworks从新恒基地产(黄光裕哥哥黄俊钦的公司)购买位于北京鹏润大厦三间办公室,称购买价格是2568万港元,已支付了首付款1000万港元,但那三间物业当时并没有产权证。
  2. China Sino Technology与京光约定,保证在合同落实后至少两年的时间里,以18美元/平方米的价格租赁该物业。
  3. 代价股1368万港元合36003500股,折合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9.2%,又是恰好不超过20%。

2001年9月

京华自动化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新股,股价0.18港元(折让10%),募集资金797.4万港元。

黄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资源为3600万股(占总股本的13.42%),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还在詹培忠手里。

  1. 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8%,因此,也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2. 此时股价已经跌至0.2港元上下
  3. 詹手中的Golden Mount在过去的半年中也减了1000万股,此时增持股份的成本。

2002年2月5日

京华自动化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黄光裕独资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 以现金认购。

黄已决心将其旗下的地产业务装入此壳中。黄光裕合计持有85.6%的股份

  1. 黄当时他正在收购ST宁窖(600159)。
  2. 黄称买壳的现金支出1.35亿港元,全部进入上市公司发展地产业务,京华自动化的公众股价格在这轮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连翻了四倍。

 

 

 

2002年4月26日

黄转让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做价0.425港元/股。

黄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透现7650万港元。

触发无条件收购,减持股权比例,既保住了上市地位,又实现一股独大,同时套现减压。

2002年4月10日

京华自动化出资现金加代价股合计1.95亿港元,收购Artway Development(由黄光裕持有)

将上市公司账面的几乎全部现金1.2亿元转入自己的账户,顺利解除收购“净壳”支付的大笔现金的资金链压力。

  1. Artway拥有北京朝阳区一处物业权益的39.2%。
  2. 黄套现上市公司现金,同时增持股份,白得了一个“净壳”。
  3. 公众股连翻四倍,詹把手中的公众部分大量地转给机构投资者,获利数千万。

2002年7月

京华自动化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

 

在地产、物业等优质资产的带动下开始扭亏。

2003年7月

再发19%新股融资3790万元。

公众投资者(已达总股本的33%)

 

 

 

 

 

 

2003年初

黄成立一家“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黄拥有100%股权,国美集团将9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黄开始重组“国美电器”。

  1. 65:35的比例是为了回避商务部关于外商零售企业、外方股份比例必须在65%以下的限制。
  2. 此后在内地的IPO和买壳的消息,意在分散公众注意力和给战略对手施加压力的幌子。
  3. 注册 “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借用国内高科技企业免税的优惠政策,回避出售股权需要支付的巨额所得税。

2004年4月

“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把股权全部出售给了BVI公司Ocean Town(由另一家BVI公司Gome Holdings全资持有,Gome Hodings由黄个人独资持有),

Ocean Town成了控制国美电器核心业务的第一大股东(65%)。

 

2004年6月

中国鹏润以83亿港元的代价,通过全资BVI子公司China Eagle,从Gome Holdings手中,买下Ocean Town。支付方式:
向黄光裕定向配发及增发价值2.435亿港元的不受任何禁售期限制的代价股份;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一批价值70.314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相关换股权可在自票据发行日起三周年内的任何时点随时行使,满三年后强制行使;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二批价值10.269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相关换股权仅于北京国美偿还所欠国美电器相关债务后方可行使。

中国鹏润成为“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65%)。这次收购的独立财务顾问香港金百利有限公司

  1. 按2003年底国美电器净利润为1.78亿元人民币算,交易88亿人民币,市盈率达到49.5倍,当时国美净资产为2.41亿元人民币。
  2. 支付手段用代价股份和可转换票据(与代价股并无实质区别,只不过是为了回避无条件收购退市风险而使用的财务技巧)。
  3. “中国鹏润”的现金已经掏空,此时黄已经控制了“中国鹏润” 66.9%的股权。
  4. 83亿港元的代价股和可转换票据,使“中国鹏润”的股本增大十余倍,黄的个人持有量将高达97.2%。
  5. 把自己的资产吹出这么大的泡沫,一是“泡沫大狼”可以吃“实体小狼”而充实自己;二是防备被“洋人的大狼”一口吃掉

 

 

 

 

 

 

 

2004年7月

7月中旬首次以每股4.85至6.53元,配售5.75亿旧股,占已发行股本35%。安排行荷兰银行见反应欠佳,将配股价调低至每股4.05至4.85元,配售规模亦缩减至4亿股,仍未获足额认购,最终被迫取消配股行动。

配售旧股失败

黄光裕4个月内两度尝试在市场配售旧股,共3度减价,配股价由最高的每股6.53元调低至最低的3.975元,高低幅度相差约40%。

2004年9月28日

黄光裕拟以每股3.975元配售2.4亿股国美旧股,集资9.54亿元,配股价较国美停牌前大幅折让15.4%。相当于国美今年市盈率的15.21倍。

黄光裕成功套现近12亿港元。
基金成为最大的接盘者,包括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摩根士丹利及Fidelity.

 

  1. 黄光裕配售后仍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82%,为了符合交易所的要求,黄光裕于日后还要减持手上国美股份。
  2. 据预期,国美在本年度(2005年3月止)每股赚1.08元,即使按照5.85港元的高位收市,预测市盈率亦只有5.4倍,仅为上述23倍(联华超市 980,HK)及38倍(北京物美 8277,HK)同类零售股的1/4至1/7。

2004年12月16日

黄光裕通过荷银洛希尔配售2.2亿股股份,每股作价6.25港元,较停牌前折让4.58%。

黄光裕套现13.75亿港元,持股比例将由此前的74.9%下降到65.5%。

复牌后国美电器的股价始终在6.55港元左右徘徊。
中期业绩为每股0.15港元。

2005年1月17日

国美电器将于近日向黄光裕收购旗下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权,收购价达60.58亿元。先支付10亿元现金,余下的50.58亿元将透过发行7.38亿新股支付。

开始试图出售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份

上述7.38亿新股相当于国美电器扩大后股本的31%,而黄光裕持股量将由目前67.5%回增至77.58%,黄光裕稍后还会减持国美电器股份,以确保市场流通量不少于25%。

2005年7月6日

国美电器(0493,HK)公告称,今年1-5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不过,快速扩张导致每平方米营业收入、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加之昨天的公告再度确认,主席黄光裕正计划出售其在核心子公司国美电器35%的股份,国美电器昨天重挫8%,报收在6.25港元。自6月23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中,国美电器的股价下跌了21.4%,黄光裕的资产也缩水了12.56亿港元。

年初黄光裕出售国美家电35%股份的申请,还没有得到商务部的批准。

黄光裕向《每日经济新闻》分析了国美股票连续大跌的原因,即业内开始对连锁家电销售行业不看好,认为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毛利水平太低,导致对国美也信心不足。而引发此次国美股票大跌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可能是"一位客户因资金方面的问题,大量抛售股票,但此猜测还没有得到确认。"

三、借壳上市过程分析

1、国美上市策略

2001年国美的销售额已攀升至几十亿元,成为中国家用电器零售业第一品牌,其对资本市场的向往也是顺理成章的。国美可通过至少三种途径进入资本市场。

上策是,引入国际顶尖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借助后者强大的综合优势,将国美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商家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以IPO方式上市;

中策是,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相对宽松的条件,选择一个总资产20亿港元左右的上市公司,由其以代价股收购国美部分股权,快捷完成控制权的取得及核心业务的装入—当年香港监管机构对借壳、反向收购的限制远没有2004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政”严格—然后以优异的业绩成长为卖点融资,为国美大举扩张提供动力;

黄光裕借壳京华自动化(00493.HK,后更名为中国鹏润、现名为国美电器)属于下策:以现金认购股票只取得了控股权,而没有同步装入资产。

2、借壳上市原因

2004年苏宁电器(8.72,-0.61,-6.54%)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股票首发权”的家电商。上海永乐,也从高层传出消息计划在2005年实现海外上市。实力更为雄厚的外资巨舰更早已等在门外。

从操作程序来看,要从头走完IPO的全部审批程序,在非常理想、没有任何反复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

H股是法人股,流通性较差,且申请手续繁杂,每次发新股都要大陆和香港特区政府审批;此外H股是在中国香港募集资金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不能直接交易,而且发行H股后,公司高管人员不能顺利实行期权制。

除此以外,采用借壳方式,以国美良好的盈利改变中国鹏润的财务状况,拥有国美这一年均158%增长率的优质资产,自然为其获得强劲的盈利能力提供了保证。事实上,收购国美当日,鹏润股价即狂飙112.84%,由停牌前的每股0.148港元升至0.315港元。

3、快速上市原因

按照WTO市场开放协议规定,到2004年底,中国的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此时Ocean Town,可以100%控股“国美电器”,那么Ocean Town的总市值会增加35%,是什么使得黄光裕连几个月都等不急了?答案一是资金链条可能已经绷紧,如此大的收购行动,坐等两个月,实在可能夜长梦多;二是另外的35%,同样可以给未来的新代价股提供题材,不急在这一时,而且,国美,这个商务部的典范企业,分两次间隔一年变成“外商独资企业”,不会让商务部的领导们下不了台阶。

    4、国美重组

国美电器在全国的131 家门店中只有北京、天津、深圳、成都、重庆、西安、沈阳等地的94家门店被纳入上市公司,而包括上海国美、香港国美等37家门店则由于开设时间短或经营业绩稍差等原因而未被纳入。被装入“国美控股”的国美电器,通过18家子公司拥有国美旗下131家门店中的94家店,惟独黄光裕起家的“黄埔军校”——“北京国美”,没有进入舰队,剩余的37家门店也没有纳入南征的舰队,“Gome”字样的商标也还在北京国美手中,这37家门店加上国美商标,这暗示“北京国美”应该还有别的安排。

5、相关财报数据

中国鹏润在2003年3月到2004年3月的财年内,营业额为4482万元,纯利润为1988万元。在5月21日开始停牌以公布这项收购计划,停牌时市值仅有4.2亿港元。

国美电器03年营业额93亿元,纯利2.75亿元,02年纯利1.06亿元,销售额为66.2亿元;01年纯利2500万元。200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到了8454万元人民币,同期销售额达到29.2亿元。国美电器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总资产约31.9亿元人民币(约合29.6亿港元),净资产2.41亿元人民币。

黄光裕只向鹏润保证,其收购的Ocean Town资产净值不低于2.41亿元,并要经国际会计师行审核,如有不足,鹏润可向黄光裕索偿。

6、北京国美的债务

目前,北京国美有数额高达10.7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从何而来,又到了何处,这是最大的财务疑团。这相当于10亿港元的巨额内部债务,不能排除可能存在两个“黄灯”的用途——包装业绩和出境投资。无论如何,这笔钱都是四两拨千斤的那个四两,但是,即便这个四两也是如此之重,足以造成集团内部资金链条吃紧。

7、收购支付方式解读

根据中国鹏润发布的公告,上述两期可换股票据“不得提早赎回、于到期日强制性转换及不得以现金赎回”。

这一条款表明,此次收购国美电器,中国鹏润将不会因支付巨额收购代价而面临现金压力。并且,如果北京国美在可换股票据到期日前尚不能偿还所欠国美电器债务,第二批换股权将被终止行使。

黄光裕通过把国美电器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大大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此后,黄光裕可以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现金。此外,黄光裕获得的价值2.435亿港元的新股并没有任何禁售期,在到手之后马上就可以抛出套现。

即使在换股完成之前,黄光裕也可将可换股票据通过转让他人而获得现金,或者将其质押而获得银行贷款。同时,此举亦可避免中国鹏润由于公众股东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而产生的退市风险。可谓一箭数雕。

如果上述三个层次的安排最终都得以顺利实现,则中国鹏润的股本将扩大10.541倍,黄光裕最终将拥有中国鹏润97.2%的股权。

8、本案例意义

香港新例令借壳及买壳活动大受打击,特别是涉及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借壳及买壳活动。很多内地民企,都想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打开知名度,同时利用国际市场融资,借壳及买壳本来会较快及成本较低,现在则很难做。国美的个案令投资银行有一线希望,这个案例显示,只是控股权不变,即使注资后的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有明显改变,香港交易所也不会将之列为新上市个案。

9、成功之处

由一家国内民营企业变成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再摇身一变成为香港上市企业,国美上市的经历可谓精心策划。

首先,从黄光裕将国美资产打包装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到Ocean Town接手北京亿福所持国美电器65%的股权,国美一直在走香港H股IPO的路线。但是随着国美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在中小板块上市的计划出台,国美如果要走完复杂而漫长的IPO过程,至少需要9个月,而如果审核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国美上市将被拖得更久。面对苏宁的扩张势头,国美的发展计划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因此选择借壳上市,抢在苏宁前面融得资金、掌握先机,是国美变更初衷的重要原因。

其次,香港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的实施对借壳上市进行了限制,主要体现在增设"反收购行动"一项,将进行反收购的上市公司视作新申请人,必须按照IPO的程序审批。《上市规则》对反收购的界定是:注入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且收购事项发生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24个月内,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权的人士收购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由于国美和中国鹏润的控制权实际上都掌握在黄光裕手中,而黄光裕取得中国鹏润也已超出24个月的时限,顾这次实际上的反向收购成功得绕过了《上市规则》的限制。

再次,此次中国鹏润通过增发股份和可换股票据支付,没有动用公司一分钱现金,而是将83亿港元的收购代价分三个部分支付:一,中国鹏润向黄光裕定向配发及增发价值2.435亿港元的代价股份,这些股份不受任何禁售期限制;二,中国鹏润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一批价值70.314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相关换股权可在自票据发行日起三周年内的任何时点随时行使,满三年后强制行使;三,中国鹏润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二批价值10.269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相关换股权仅于北京国美偿还所欠国美电器相关债务后方可行使。这无疑大大减轻了中国鹏润的现金压力。

10、交易后的方向

一、退——下策:套现几十亿港元。黄的可转换票据,在不远的将来,曲线进入到美国资本市场,以场外交易的ADR方式被机构收购一部分,黄自己套现走人,拿这笔钱回国再次打造剩下的资产或做其他的投资。不过,这样一来黄会失去对最大的那一部分国美资产的绝对控制权,而且,必将被打一个大折,实为下策。只要黄的资金链条不断,他宁可打持久战,也是不会选择这种方式的,换句话说,如果黄选这种方式,一定是资金链条断裂的压力迫在眉睫。至于高价抵押给银行打折套现,那是下下策。

二、进——上策:套现增持,共同坐庄。黄凭借手中充沛的现金和80亿港元以上的股份,曲线进入到国际资本市场,去收购或参与美国、欧洲、国内的“同行”。而把李泽楷的旧戏文新唱一次,以其留在国内的完整的第二支舰队,手中尚存的第一支舰队的35%股权和剩下的没有转ADR的香港代价股权,在更大的“资本市场”里套现现金和参与瓜分国际零售业市场份额,并不难做到。如果选择这种方向,这次进军美国资本市场,黄可谓是兵强马壮,进退自如。这种选择更利于保持他的主动地位。以黄的一贯作风,他内心可能真正倾向这种选择,这也是资金链条能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必需选择。

四、相关知识:

1、供股是上市公司董事会受股东大会之命,定向增发已发行总股本20%之内的新股份,该权力使公司实际控制人可以不断增持股份而巩固控制权,该股份的发行定价,原则上以当时该公司股票市场交易价为准,可以略微溢价或折让。先以现金购得主要控股股东地位,再不断供股,是香港并购高手一贯的行事风格,这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2、代价股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全流通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最常用的并购支付方式,即收购某一资产时,不以现金支付,而以增发的本公司股份支付,该笔股份的价格,原则上以当时该公司股票市场交易价为准,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也可以在交易价的基础上溢价或折让,该笔用于购买资产的股份称之为代价股份。

3、2004年4月1日生效的香港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的实施对借壳上市进行了限制,主要体现在增设"反收购行动"一项,将进行反收购的上市公司视作新申请人,必须按照IPO的程序审批。《上市规则》对反收购的界定是:注入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且收购事项发生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24个月内,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权的人士收购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

4、在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交易过程中,房产手续是否齐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手续不全,原则上是不允许买卖的,交易本身就不合法。如果涉及数额相比公司规模所占比重较大,要提前上报联交所说明房产本身的瑕疵。不主动披露而被联交所查到,处罚会很严厉。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购买,也要采取积极的方式,要么办理产权证,要么处理掉,但必须进行信息披露。

文章来源:岑绍聪,笔名蓝军博士。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