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耗资数千亿元,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灾防治,以基本解决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
“这一项工程应该说是继1998年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工程之后,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上又一个重大的工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
在昨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新闻发布会上,杜鹰表示,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投资不足等原因,我国众多中小河流防御洪水的能力相对薄弱,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相对滞后,这是目前防洪减灾体系的薄弱环节。
据全国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计,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到70%和2/3以上。
我国江河众多,除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干流外,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
“目前多未得到系统和有效治理。”杜鹰说,现有8.7万座水库大多兴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病险率高。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山地丘陵区约463万平方公里,其中,重点防治区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1.3亿人口,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杜鹰透露,据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截至10月11日的统计,今年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遇了山洪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受灾人口总计达到2.55亿人次,因灾死亡3313人。
“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1998年同期,是近20年以来同期之最。”杜鹰说。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表示,我国小型水库比较多,小型的病险水库也很多,即便是经过这10年加固了近1万座的病险水库,目前还有大量的“小二”型(库容在100万立方米到10万立方米)的病险水库以及5400座“小一”型(库容在100万立方米到1000万立方米)的病险水库。
就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问题,杜鹰表示:“工程预计的投资量将数以千亿计。”他表示,在整个的投资结构里,要把水利投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优化结构,多元筹资,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来解决资金问题。
针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杜鹰表示,国家将严格落实各项强制避险措施,避免城镇盲目扩张和过度开发,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