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问卷调查显示:出口企业景气同比下降

编者的话/ 环球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China Economist杂志在去年10月和今年5月两次联合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企业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及中长期趋势的判断。2010年8月,上述机构再次联合对企业进行了新一轮问卷调查。本报告是基于8月最新调研数据的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目前价格上涨压力仍旧很大,短期内价格难以下调。

企业通过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并不乐观,但与三个月前相比,贷款难问题略有缓解。

中国企业手中订单较为充足,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坚实。

企业总体感觉与去年相比出口景气度在下降。

目前中国经济仍旧乐观,但经济下行的风险已经越来越高。

1 价格上涨压力仍旧处于高位

背景:随着国家刺激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回暖,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也出现明显回升势头。

结论:在本次调研中,从整体来看企业对未来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并不乐观。其中,超过半数(69.3%)企业认为未来原材料价格将会不断上涨,28.3%的企业认为未来价格将会与现在基本持平,认为未来原材料价格会不断下降的企业很少,只占2.4%左右。

分地区来看,任一地区认为未来原材料价格将不断上涨的企业数均超过半数。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其他东部沿海地区情况相似,持此观点的企业数比例大体相当,约占70%。西部地区认为未来价格将与现在基本持平的企业数比例最多(35.3%),认为未来价格将不断下降的企业数比例也最多(7.1%),认为会不断上升的比例最少(57.6%)。中部地区情况介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由此可见,对未来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判断存在略微的地区差异;由于东部地区的外向型程度较高,因而可以判断出口商品的上涨压力会高于国内物价上涨压力。

2 贷款难的问题略有缓解

背景:尽管中国的国有银行发放了大量的贷款来帮助经济摆脱低迷局面,但是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主却一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的有效支持。

结论:总体而言,企业通过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并不乐观,但与三个月前相比,贷款难问题略有缓解。企业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为一般的企业最多,占总数的39.68%;获得贷款非常难和比较难的企业数分别占到13.28%和26.55%;获得贷款比较容易和毫无问题的企业数分别占到13.56%和6.93%。由此可见,在企业获得贷款支持方面,较为悲观(比较难与非常难)的企业数共占39.83%,较为乐观的企业数共占20.49%,前者比后者多出19.34%,几乎为后者的两倍。

分地区来看,在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方面,并没有多少差异。各地区获得贷款非常难和比较难的企业数比例之和大约在40%左右,获得贷款比较容易和毫无问题的企业数比例之和大约在20%左右。但我们注意到珠三角与长三角这两个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贷款非常难与非常容易的比例都很高,说明该地区的企业金融市场已经较为发达,优质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解决,资金已经不再成为该地区发展的瓶颈。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坚实

背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连续下滑三个月之后,8月份回升了0.5个百分点,达到51.7%。PMI指数回暖,表明经济增速并未出现大幅下滑,而在这些数据中,更为直接的是8月份新订单指数回升2.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1个百分点。

结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坚实;仅有27.63%的企业订单不足。3.39%的企业订单很多,不再接受新的订单;26.12%的企业订单充足,企业需要满负荷运转;42.86%的企业订单较多,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仅有27.63%的企业订单不足,企业生产时断时续。

分地区来看,订单状况的地区差异不大。仅西部地区订单不足的企业数比例比其他地区稍大一些,为32.94%,其订单很多的企业数比例也比其他地区稍大一些,为5.88%。

4 企业对出口判断差异较大

背景:商务部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8月进口增速大幅反弹至35.2%,出口同比增速继续放缓至34.4%。贸易顺差为200.3亿美元。尽管出口增速依然有超过30%的增长,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外围市场不景气对出口的影响有可能在第三季度后才逐渐显现,除了发达国家,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PMI已经低于50的警戒线,进入了收缩期。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比较明显,这对中国出口显然是负面影响。

结论:从整体而言,企业对今后三个月的出口判断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认为出口量会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企业数占20.49%,认为出口量会略低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占17.75%,认为两者将会基本持平的占22.29%,认为出口量会略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占29%,认为前者将会明显高于后者的占10.47%。较为乐观的看法占39.47%,较为悲观的看法占38.24%,两者大概相当。可见,未来出口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的判断。

分地区来看,不同地区对今后三个月出口形势的判断略微存在差异。其中,最为乐观的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认为出口量将会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企业数占44.77%;最为悲观的是西部地区,其认为出口量将会低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企业数占45.88%。

5 中国经济依旧乐观

背景: 亚洲开发银行在9月2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称,中国在2010年和2011年将强劲增长,今年经济增长可达9.6%左右,上半年的两位数增长将在下半年有所放缓,而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达9.1%。亚行当日发布的《2010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指出,预计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约9%,第四季度下滑至8%。2011年中国的发展将遇到轻微阻力,这说明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所采取的刺激措施对经济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工业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结论:多数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在目前状态徘徊一段时间,占44.23%;31.24%的企业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将有下行的风险;24.53%的企业认为中国仍旧处于上升的阶段。

分地区来看,情况大抵类似,每一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持悲观看法的企业数均多于持乐观看法的企业数。其中,环渤海地区悲观者比例最多,占35%,乐观者比例最少,占20%,两者的比例差别最大,达到15%,由此可见,环渤海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态势更加不明朗。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将会面临下行风险的企业数比例最小的地区为西部地区。认为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数比例最多的地区为中部地区,且中部地区为唯一一个乐观者比例超过悲观者的地区,说明该地区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较为乐观。这与今年中国工业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增长的经济态势基本吻合;也可以判断今年下半年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工业增长仍将快于东部地区。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