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修订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已经执行,在数据采集方面,由使用部门数据改为综合利用企业调查数据,并明确部分服务贸易领域报表数据可由企业直接报送。相关专家指出,在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大背景下,统计制度的变化将增强数据真实性,有利于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
为鼓励服务贸易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至今年年底,服务贸易总额应达到4000亿美元。今年4月份,商务部研究院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这一“官方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而要实现这一倍增目标,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至关重要。
据了解,此前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数据主要由相关部门或各省市商务部门向商务部提供。对比来看,企业直接报送数据成为新制度的一大“亮点”。“这样可以避免数据处理,增强数据真实性。”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仕国看来,企业直报是避免统计数据干扰的重要方式,能增强数据可靠性,改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薄弱环节。“以金融服务贸易为例,目前我国的数据统计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改善统计制度,将增强数据真实性,利于该行业各项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