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6月份房屋营建数量环比下跌5%,创8个月以来新低,再次验证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疲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21日称美国经济前景“异常不明朗”,并坦言在短期内没有计划出台任何经济提振政策。同时,他再次将矛头指向人民汇率问题,并称人民币汇率政策为中国出口提供了有效补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符合中国根本利益。
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近几年,美国一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与我国纠缠不休。众所周知,中美经贸关系在我国对外贸易关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从贸易结构看,当前我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结构总体是互补型的,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自身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施压人民币缘于中美贸易结构变化
首先,伯南克7月21日的讲话表明短期内美国不会进一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再次明确了美国政府现阶段支持相对强势美元的立场。当前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增长潜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出口似乎成了美国经济唯一的救命“稻草”。但是,近期美国的贸易逆差却有不断扩大趋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金融危机打击,欧盟进口需求不断下滑;二是中美贸易结构、产品需求弹性不同,导致在面对汇率调整时对外贸易需求增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贸易结构指两国是否生产并出口同一类型产品。当两国的比较优势不一致时,每一国都应致力于生产、出口该国具有竞争力并能使其获得高利润率的产品,同时进口该国不能以较低成本生产的商品,这时两国间的贸易结构被认为是互补型的。相反,当两国的比较优势一致时,这两个国家都致力于生产能使他们获得最高利润的同一类产品,每个国家都能很容易地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在此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就应被视为是竞争性的。
改革开发以来,中美贸易结构一直属于互补性,但随着近年来中国产业的升级,产品价值曲线不断上移,一部分工业品的制造工艺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不相上下,导致了中国与美国、欧盟在贸易结构中的关系逐渐有从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的趋势。得益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禀赋资源,国内制造业快速扩张,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美国2009年失去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美国不会坐等形势这般发展下去,因而近几年在国际公开场合上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频频向我国施压,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削弱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诚然,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好处不仅限于此。近的来看,人民币升值可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更加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将会减少。远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强迫中国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部分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淘汰,资源将加速从出口部门向进口部门流动,期间将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客观上说,从我国自身的发展看,也存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
当今的中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劳动力资源的增长正逐渐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不可避免,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也进入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相应的国际贸易结构也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美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向人民币施压的同时,也适当放开出口管制期望加快抢占中国市场。今年6月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以清洁能源主导的中美双边贸易博弈代替了此前猜想的汇率之争,就是美方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据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从而帮助美国实现2015年之前出口增长一倍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币汇率问题只是一个噱头,美国人真正的目的是以此为谈判筹码,要求我国进一步向美国开放市场,从而帮助美国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毕竟,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整体上属于互补型,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对自身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必将直接引发美国进口成本增加。当然,不排除因人民币升值,原先由中国承担的某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培养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和国际贸易中的信誉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替代的。所以,人民币升值将会使美国人民承担更高的成本。
增强汇率弹性有助于我国贸易结构优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道路并非一路坦途。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形成的冲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美国个人储蓄率的提高,金融危机冲击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使美国人民修正了过度消费的习惯;二是美国再工业化进程的重启,尽管美国经济已经发展到服务经济、知识经济阶段,但又重新加大了参与全球工业制成品市场的力度。对于欧洲来说,欧债危机后期欧盟各国政府纷纷着手改变原先过于优越的社保体系,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劳动人口的增加和未来实体经济产出的增加。但与美国相比,欧洲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慢。
美国在重启工业化进程中,势必加强与欧洲在高科技工业制成品、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竞争。长期来看,因为财政预算的收紧和个人消费能力的降低,美欧两大经济体必须设法开辟新的消费市场,才能填平内部需求下降与产出增加之间的缺口,推动其经济增长。
对于我国而言,在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虽然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削弱,但将促使资源配置逐渐转向进口部门,利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希望增加出口来缓解国内财政压力的契机,加速高新技术引进,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进而推动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进程,最终实现我国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结构由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同时,在这一过程,我国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也会经过整合形成新的平衡。
综上所述,考虑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的承受力和抑制境外投机资本流入境内,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后,短期内出现大幅快步升值的可能性很小,长期来看会是小幅渐进的姿态,直至推动我国与美欧之间的贸易结构完成由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届时,我国对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名义汇率将跟随经济周期而呈现双向波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