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走出低谷
外贸"寒冬"正在成为过去。海关总署前日公布外贸数据显示,1-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43.1%,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其中值得注意的是,6月当月我国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纪录,创出历史新高。
尽管上半年外贸成绩良好,但分析人士认为,在欧洲债务危机、出口退税取消、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压力的影响下,下半年外贸增速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
欧债危机影响初露端倪
对于超预期的出口数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这主要是由短期因素导致,因为从本月15日起,取消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其中"两高一资"遭到打压。如此,相关企业会赶在出口退税取消之前加速出口。同时,从汇率方面讲,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使得企业提前出口。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上半年欧盟仍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分列二、三位。
分析人士认为,在欧洲债务危机、欧元持续贬值的环境之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所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不过,6月份对欧盟出口的增长幅度低于其他地区,这表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欧元贬值意味着我国出口欧洲的成本在提升。
下半年外贸增速料放缓
上半年我国外贸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对下半年的外贸走势,市场看法均十分谨慎,认为不能盲目乐观。究其原因,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渐显、出口退税的取消、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不断增多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均让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尽管中国的出口在近期不断恢复,然而面对目前世界经济依然复杂的形势,特别是欧元大幅贬值对我国的出口影响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各方面的表现值得格外关注。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我国进口增幅与出口增幅下半年都将放缓,进口增幅全年预计45.3%;出口增幅全年预计35.5%。
解读
恢复性增长是必然现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认为,我国外贸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外需增长,国外库存回补;二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利于2010年上半年外贸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三是中国对非传统出口市场的增长,如东盟、巴西、印度,成为此次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的机电产品、传统大宗商品在国际上仍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去年同期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大幅下降,现在恢复性增长是必然现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