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各项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注册马绍尔公司]中国经济已步入温和复苏轨道。与此同时,强劲的出口势头是近期数据中令人惊喜的亮点之一,其中以最近三个月尤为突出,截至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出口商品总额季度环比跳涨52.5%。虽然全球制造业自去年末以来逐步回暖,但中国的出口表现无疑要出色得多(如图一所示)。确实,相对于近期温和改善的国内出口企业前景(3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中出口订单指数微幅上涨至51.1,略高于2012年47.9的月度均值),截至2月份的季度出口数据显然出人意料的强劲。
技术行业的作用所在
有意思的是,2011年中迄今,即便是在北亚出口大国中,中国的出口表现也一直领先于韩国和台湾,而且这一差距自去年末以来有显著拉大的趋势(如附件第二张图二所示)。近期摩根大通研究指出,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移动计算机设备(MCD)制造方面,来自北亚地区的中国、韩国和台湾制造企业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作为本地区包括新款MCD产品等技术产品的最终组装和出口地,中国近期强劲的出口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新品发布产生的拉动作用。由此看来,截至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中国技术类产品出口环比激增86.3%便不足为奇了。
同时,在低附加值产品方面,纺织、服装、玩具和鞋履等劳动密集度更高的消费类产品行业的前景则相对较难预测。尽管市场对中国生产成本增加普遍感到担忧,而且出口商对自身竞争力的丧失怨声载道,但本应受到成本上升不利影响的低端消费品出口却在过去3年中实现了稳健增长(其速度几乎接近技术类产品出口)(如图三所示)。在截至2月份的季度中,经季节性调整后的低端消费品出口季度同比增幅达到了37.1%。
暗藏玄机的对港贸易[马绍尔公司注册]
在区域需求增长方面,对港出口(2月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季度环比涨幅高达126.4%)占到了中国出口总量的15.8%,超过了东盟成为2012年下半年和今年头两个月拉动出口总量增长(按年度同比计算)的最主要因素(如图四所示)。与此同时,同期对美和对欧出口则远低于以往水平。强劲的对港出口似乎暗藏玄机,因为香港将大部分进口产品(超过70%)将再出口到其他地区(包括美国和欧洲)。
此外,对比中国海关的对港出口数据和香港统计处发布的中国进口数据便会发现其中的异常所在。这两组以往走势关联紧密的数据自2010年末开始出现差异,中国对港出口一直高于香港的中国进口数据(如图五所示)。近期这一差异出现显著扩大,截至2月份的三个月平均月度差额已达121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月度平均贸易顺差为253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顺差(中方计算数据)在东盟的进口数据中得到了相应体现。
[马绍尔注册公司]对于中国对港贸易的数据差异,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有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为获得出口退税,中国出口企业或者是在出口时提高了报关价格,或者是选择在国内不同口岸间往返出口。与此同时,我们的外汇策略师怀疑,如果真存在虚报价格的现象,那么这或许反映出最近几个季度里中国企业建立境外外汇资产/减少外汇负债的愿望,因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打破了单边升值预期。如果我们调整中国海关对港出口与香港进口数据间的差值,那么截至2月份的中国出口总量季度环比增长仅有14.6%,而不是官方声称的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