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出口份额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已达11.1%。但是专家认为,这种份额的提高只是暂时现象,[注册法国公司]不可持续,外贸强国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贸组织秘书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出口额约为13.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0.2%。其中,中国出口增长7.4%,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为11.1%,比2011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出口份额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9.7%到2011年的10.5%,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1.1%。未来三年,这一上升趋势仍将继续,到“十二五”末,我国出口份额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可能达到12%,至2020年,这个数字甚至有望提高至15%。
然而,这一“并不出人意料”的增长,却不能消解我国外贸一直存在着的“大而不强”问题,外贸强国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国外更糟糕”
“全球份额的提升和我国出口形势的转好不能混为一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我国全球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国外的情况更糟糕。”[注册意大利公司]
霍建国介绍说,今年1~10月全球出口增速不足2%,而我国出口增速虽然放缓,同期却也达到了6.3%的增幅。“虽然和我国自身的出口情况纵向比较,我们的出口增速放缓,但是从全球来看,份额增加是非常正常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旭同样认为,国际份额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此消彼长”。欧美国家出口形势低迷,我国增速虽然放缓,但也不会降到国际平均增速以下,所以仍占据了国际市场更大的份额。
未来几年里,国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加也并非难事。霍建国对国际商报记者说:“至少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达到12%没有问题,何况国外经济大势低迷的情况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我国目前已经达到11.1%,今后三年每年只保持0.3个百分点即可达到12%。”
“大而不强”才是问题
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份额的提高只是暂时现象。“虽然我国出口的全球市场成长空间是存在的,但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霍建国说。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并非强国。“"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的质量和效率还不太高。”刘旭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我国出口的结构性瓶颈已经显露,附加值低、[注册德国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凸显。
在谈到如何才能成为出口强国时,刘旭表示:“从企业层面讲,我国部分企业迫于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用工成本等因素带来的压力,正在主动调整。通过"走出去"、建设研发中心、收购国外品牌等方式提高出口质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还需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