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25元,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美元长期贬值预期强烈,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影响企业出口意愿和钢材出口竞争力。
看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和限制政策使我国钢材出口贸易环境恶化,巴西、印度等国家对我省钢铁企业频频开展反倾销调查,使得企业出口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
看出口退税政策,自去年7月15日起,国家已取消部分钢材的出口退税政策,发出外贸转型的政策引导。
看生产成本,原料进口采购成本快速上升,提高了钢材生产成本,对于我省长期依赖进口矿石的企业而言,较大削弱了钢材出口竞争力。
压力重重,钢材出口何去何从?“市场正在倒逼钢材出口转型。”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介绍,尽管压力巨大,但全省钢材出口依然有增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钢材出口额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0%,钢材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7.2%,出口占比较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增长,源自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
以武钢为例,变压力为动力,该公司努力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今年上半年,低附加值热轧产品出口比例由2010年的71%下降至39%,而高附加值的冷轧硅钢系列产品出口比例提升至61%。
针对当前中国出口钢材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大幅缩窄的现状,武钢还大力推进差异化产品策略,成功实现了高级别石油套管用钢K55、镀锌汽车钢等高端产品的开发出口。上月,武钢成功进入乌克兰高端彩涂市场,开发的300吨绒面彩涂产品走进乌克兰。
来自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遭遇贸易摩擦10起,涉案金额近60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
面对日趋严峻的贸易摩擦,钢材行业遭遇的困境和转型探索具有典型意义。
对此,专家评价,应对贸易摩擦既要根据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应诉;更要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才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由传统的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才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