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进口替代补全光伏产业“生态拼图”

设备、辅料的国产化对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和产业链意味着什么?作为下游客户的硅片和组件企业无疑最有发言权。

“随着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在组件、终端市场取得优势,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中国整个光伏行业已形成一个大生态。原来谈光伏,可能仅仅从组件到电池片制造再到多晶硅这一条产业链,但现在却对很多横向的产业也有了促动。”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在谈到光伏国产化的问题时如是说。

他告诉本报记者,在四五年前,光伏组件辅料都是采购自国外,而现在已逐步移到国内。这对光伏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仅从封装材料来看,就可使组件成本下降10%-15%。

在他看来,国产化对产业的促动十分明显,如太阳能封装材料的国产化就对很多高分子化工行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高透光的钢化玻璃国产化后对特殊玻璃制造也形成强大的需求。此外,光伏组件制造对特种铝材也会产生很大需求。

“最终,辅料、设备国产化程度的提升将使得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在光伏企业身边逐步建立起来,产业链的效率会由此大幅提高。”瞿晓铧认为,随着这一生态的形成,光伏行业将开始具备一种从成本、质量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先决条件。而这将使中国光伏产业在未来能抵消人民币升值、社会福利提高等不利因素,令光伏在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中都保持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他表示,欢迎并支持设备国产化的趋势。

“整条产业链中有的德国人做得好、有的瑞典人做得好,有的中国人做得好,这都很正常。我们需要的是光伏行业的全球共赢。只有共赢,才能长久平衡地发展。”瞿晓铧对此颇为清醒。

他表示,公司在选择供货商时主要还是看性价比,“既然引入国产化的设备和辅料,就是因为性价比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事实上,翻开中国光伏产业的编年史,可清楚窥见一条从最早的组件、电池到硅片再到硅料的国产化轨迹。如今,随着设备和辅料也实现国产化,中国光伏产业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补全,而中国光伏企业在面对舆论关于国内光伏业“两头在外”、关键技术缺失的诟病时,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