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印度总统帕蒂尔带队来华掘金 受贸易逆差困扰

  印度总统帕蒂尔5月26日至31日的访华行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引人关注的是,随帕蒂尔来访的有一个庞大的商贸代表团,囊括了来自印度企业界的60多位代表,这些代表分别来自汽车、制药、教育、能源、金融、基建、包装、软件等多个行业。有印度媒体评论说,帕蒂尔的这次访问不仅是“善意之旅”,同时也是“经贸之旅”。帕蒂尔有意打开中国市场,为印度扩大对华出口打下基础。

  驻华使馆首开经济处

  60余名企业家、3大行业协会的代表,帕蒂尔总统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构成,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她此次中国行的一个重要议题:深化对华经贸合作。

  《经济时报》、《商业标准》、《金融快报》等印度主流经济媒体认为,“虽然只是一次释放善意的访问,但帕蒂尔总统没有浪费机会,而是寻求中国向印度的医药、IT和工程设备产业开放市场”。

  实际上,帕蒂尔总统在中国的行程安排也颇具深意:如果说访问北京在于释放积极政治信号、访问洛阳意在重温文化联系的话,那么访问上海则体现了印度政府希望挖掘双方经贸合作潜力的意图。据报道,帕蒂尔总统5月31日将在上海主持首届中印商业领导人自由研讨会,两国的市场准入问题将是讨论焦点。

  就在帕蒂尔总统访华前夕,印度内阁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印度驻华使馆设立经济处,且经济处的级别较其他部门高一级。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声明,经济处“旨在提升对华经贸合作,充分挖掘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实现互利互惠”,其核心任务是“促进印度对华出口,挖掘商业和贸易领域新的合作点”。

  印度媒体分析说,虽然印中两国政府在过去几年都在尝试缓和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政府还在2008年首次组织企业赴印采购,但是,由于缺乏常设性的协调机构,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并未缓解。此次设立经济处,无疑是印度对华经贸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印度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重要渠道。

  贸易逆差困扰印度

  近年来,中印经贸合作突飞猛进。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双边经贸额、投资额稳步提高,中国跃升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两国经贸摩擦却逐渐增多。“中国工人抢夺印度饭碗”、“中国产品威胁论”、“中印贸易失衡”等言论在印度甚嚣尘上,收紧中国劳工赴印签证、对华频频发起反倾销、禁止进口中国电信设备等事件接踵发生。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