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西藏边境贸易路径探索

  发展西藏边境贸易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多国相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既活跃了市场,促进了生产,使边民增加了收入,又可以充分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林、牧各业和手工业的土特产品加工生产,扩大出口货源,为西藏增加外汇,积累资金,从而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西藏与毗邻国家发展边境贸易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西藏的边境贸易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限制,其发展状况呈显出规模小、水平低的特征,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需要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大力发展西藏的边境贸易,要坚决贯彻“利国、富民、睦邻、安邦”的发展战略,按照“平等有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认清形势,抓住契机,明确战略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边境贸易发展的步伐。

  一、进一步加快边贸体制改革

  西藏的边境贸易特别是中尼之间的边境贸易体现在樟木口岸,呈现比较繁荣的景象。但是,边境贸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西藏的边贸口岸和贸易点仍存在着活跃程度不够、市场经营项目单调、渠道不广、货物批量贸易进展缓慢,在有些贸易点出现滑坡的趋势,这与西藏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划是不相适应的。其原因就是贸易体制不合理。因此,我们在设立管理机构时,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现行边贸体制,理顺各方关系,建立以地方政府统一对外为主,其他层次参与边贸活动为辅的边境贸易结构和体制,从而有利于各种贸易形式、各个贸易层次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加大投资比例,有重点地改善边贸口岸的基本设施条件

  西藏的边贸口岸从总体上看,基本设施条件比较差,主要体现在边贸市场的基本设施、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食宿条件和邮政通信等方面。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善,很难在短时期内扩大边境贸易的规模和范围,吸引外商投资,打破原有的贸易框架,从而使边贸停滞在低层次的边民互市的发展阶段。建议在近几年将边贸口岸上交的税收、管理资金大部分返还地方,有重点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有计划地加快能源、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建设,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繁荣,尽可能为参与边境贸易的国内外客商和其他边境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扩大商品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目前,西藏边境出口商品仍以初级产品、原材料、土特产为主,尽管西藏的畜产品、矿产品、中药材等土特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势在必行,西藏地区的土特产品终会因其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退斥于市场之外。以地毯为例,地毯是西藏的传统民族工艺品,历史悠久,用料独特,织法讲究,在国际上广有市场,尤其是江孜卡垫。但前些年却失去了国际地毯市场交易热潮的良机,其主要原因就是品种单一,花色、图案变化不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西藏边贸而言,也是如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不放弃甚至要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程度、技术含量、产品的质量与档次,并形成民族品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依托兄弟省市的资金、技术援建,加强同兄弟省区的协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地创造和形成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绿色边贸和边境人文旅游等服务贸易的研发。这就要求在巩固与发展传统比较优势产业的同时,注意开拓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西藏边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基础,形成边贸出口的差异化竞争,降低边贸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对此,我们必须根据边贸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生产品种多样、质量保证的适销对路产品,带动西藏边境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商品观念,繁荣市场经济。

  四、收集和研究邻国边境地区的市场供需、资源及边界政府的政治经济信息,构建“效益导向型”出口促进体系

  要使边贸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边贸市场扩大,过货量增加,必须深入实践,广泛地加强对国际市场运转、信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只有掌握了市场动向,了解可靠的信息和沿边国家边境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及边境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才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西藏在生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拓宽思路,扩大边贸市场。与西藏相邻的国家中,印度、尼泊尔是我们主要的贸易对象,有广泛的市场潜力。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两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经济文化建设,边境地区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尼泊尔对我国的布匹、卫生纸、铅笔等需求量较大,而且不征收关税,对于我方来说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以此来扩大商品的出口量,满足尼方需求,增加外汇收入。构建“效益导向型”出口促进体系,指的是面对新的边贸发展形势与更加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在加强促进出口工作的同时,出口促进政策实现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的战略性转变,即实现从以扩大出口规模为主要政策目标到增加国民福利和促进边贸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政策目标的转变。它既是缓解边贸进出口大起大落波动的举措,更是推动西藏边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的粗放发展转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的一个必要的政策选择。根据国内外经验,目前的边贸出口促进体系主要包括边贸经营准入管理、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完备的外经贸信息与咨询服务体系等内容。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边贸合作方式

  西藏地处陆路前沿,接连多国,资源丰富,发展畜、农、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优势。亚东口岸的恢复,大大便利了西藏边贸,使边贸市场同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出口量大大增加。一方面可以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替代,从而以边贸为先导,形成以畜产品加工和土特产品加工工业两个出口创汇骨干系列,并有效地延展产业链,产生有力的关联效应,促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与外商合资共同经营某种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也可以与邻边国家政府联合起来发展旅游业,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另外,结合西藏的区位优势条件和国家所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实行“双向推动,边贸突破”的策略,所谓“双向推动,边贸突破”,即加强西藏同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协作,增强西藏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西藏市场在国内统一市场中的协调运行;加强西藏同国外特别是毗邻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增强西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能力,推动西藏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协调运行;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对外贸易关系的发展,以此来增强西藏边境贸易的竞争力。

  六、加强边境贸易的引导和管理

  边境贸易是在相邻两国边境地带开展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贸易活动。它具有国际性、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西藏是我国较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达赖集团从未放弃“西藏独立”的野心,我们应加强警惕,使边贸在健康运行的情况下,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紧紧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边境地区地缘优势、人文和资源优势,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贸兴边,提高商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稳定提高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另外,伴随边贸的不断发展,规模的加大,也应在海关、边防、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备一定比例的有能力、懂业务的专职人员以加强对边贸的领导和管理,使之按照我国有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有序地运行。

  未来西藏的边境贸易的发展方向总体上应该实行“放宽政策,扩大开发,加快发展”的政策,发展边民互市、边境小额贸易、边境地方政府贸易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外向型经济,关键是实现经营思想的转变,调整经营战略,积极改善边贸环境,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转机建制的步伐,促进公平、公开、有序竞争,以良好的边贸秩序,逐步建立一批自由贸易区,形成适应双方市场分工要求、切合实际的经济结构体系,努力向集团化、综合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总之,西藏的边境贸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带动全区经济向前发展的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和商品互补优势,抓住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捷足先登,时刻注意国际市场与沿边边境贸易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随时总结经验,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开拓创新,稳定边境贸易市场,注意发挥我们的商品优势,就能够促进我区边境贸易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