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央行下属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数据初步显示,违规流入中国的热钱,有的从事超业务范围的融资活动,或者直接或辗转流入房地产等热点领域。
外汇局表示,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热钱”违规流入的主要渠道集中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包括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银行和个人等,并发现个别商业银行存在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甚至“变通”协助经营主体规避外汇监管的行为。
外汇局表示,为严厉打击“热钱”等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从2010年2月开始,外汇局在13个外汇业务量较大的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共计非现场排查跨境交易347万笔,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6160亿新元)。截至目前,已查实190起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亿5000万美元,其中已办结6起,涉案金额2700多万美元。
外汇局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排查有关案件线索,同时集中力量处理查实违规案件,并依法给予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发挥监管合力,不断提高应对和打击“热钱”流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该局也说,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总体上是合法合规的,尚未发现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达人民币(下同)20万3454亿元(4万4000亿新元),较3月末增加2863亿元,增加额高于3月份的2701亿5000万元,明显高于去年2056亿7800万元的月平均额。
外汇占款来源于贸易逆差、外商直接投资、境内机构的外汇资产摆布、跨境投机资金流入等多。与去年的情况不同,今年贸易逆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缓慢,据此前已经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贸易顺差仅16亿800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余额73亿4600万美元。
4月房地产资金流向商业楼市
根据中原地产的调查,中国房地产资金4月份流向出现“转舵”迹象,主要去向是商业、办公楼市场,其中深圳市场表现尤其明显。
调查称,至于投资住宅市场的资金能否持续流入商业地产市场,目前尚未有定论,业界正在密切关注。
据中原地产监测,四大一线城市4月办公楼新增供应面积约50万平方米,环比大幅度增长181.9%;销售面积62万7000平方米,环比增长72.43%,供求比是1:0.8。
其中新增供应量最大的是北京和上海,环比增幅均超过100%,供应面积分别为13万1000和30万1700平方米;成交方面,北京、深圳销售面积也有大幅度增加,环比均超过100%,成交面积分别为32万8600、5万7700平方米。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月办公楼销售均价分别为人民币(下同)2万2173、2万8530、1万6674、2万8156元/平方米,其中北京办公楼价格创出一年来新高。
调查也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在4月份的办公楼租赁市场已经明显走出谷底。四大城市准甲级办公楼涨幅分别为3.75%、3.72%、4.51%、5.32%。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说,在“新国十条”政策影响下,中国住宅市场成交量4月份呈现大幅回落之势,随着各地的细则纷纷出台,成交萎缩将成为持续状态,而商业地产则乘此机会走出了独立行情,成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