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失败O2O的十大共同死因:盲目跟风 “痛点”误导太多人

 互联网+、O2O、转型、融合、创业、融资、风投 当这一长串词蹦出来,当前经济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似乎要呼之欲出了。互联网吹来的革新风潮浸润了世界各地,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迹象愈加明显。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动荡中,大多数革新者都已默默死掉,很小一部分天之骄子能够经过血雨腥风的考验活得精彩。成功者的经验各有各的优秀,失败者的教训也各有各的意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至少还可以作为后来者继续前进的垫脚石。

 在如今的创业大潮中,O2O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业看来,甚离岸基金设立至到了得O2O者生,失O2O者死的地步。O2O也因此被视若神明,对于试图转型的传统企业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紧O2O,下一步就被新兴力量拍死在沙滩上。在摩肩接踵的改革大军中,有多少O2O企业成功了,有多少失败了?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听惯了成功者的慷慨激昂,也来缅怀失败者昙花一现的凋零吧!这同样是为了成功。

 一、O2O不是万能钥匙,搞清楚自己要搞定什么才是关键

 不知从何时起,O2O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传统企业转型思考它,互联网企业落地思考它,创业创新思考它,几乎无处不在。 互联网+ 的提出让O2O更加火爆,很多人觉得 互联网+ 不正和O2O 线上+线下 一脉相承吗?总理都为 互联网+ 摇旗呐喊了,O2O瞬间高大上了。且不论 互联网+ 是不是万能的,O2O绝对不是万能钥匙。可惜太多的企业盲目跟风O2O,不管三七二十一,先O了再说,指望套上O2O的外衣,摇身一变就成功了。

 二、模式是什么鬼?O2O不是模式,没有人不是O2O

 从O2O被提出开始,普遍被称为O2O模式。O2O真的是模式吗?或许称作概念更确切吧。O2O风靡可以说是这两三年的事,可是生活服务、招聘、团购等网站却早已出现。因此,O2O可以说是在一些既存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本身并不适合被作为模式。退一步讲,就算把O2O作为模式,模式是什么?成功有模式吗?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按照既有模式照葫芦画瓢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你说的创新是什么?拿来主义最害人!

 之所以说O2O不可作为企业追求的模式也正是如此。追求O2O有什么用?创新才是进步的根本,不要以为O2O就是进步,O2O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一个大的框架。真正的创新是什么?是思想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步,是前所未有的创造。因此,不要以为O2O就是创新。更重要的是不要打着O2O的旗号,干着Copy的勾当,走别人走过的路,那是别人的成功。

 四、拔高伪需求,不能面对现实

 有很多O2O企业都信誓旦旦基于市场需求,敢问有多少是经得起考验的?餐饮和用车市场炒得那么火,成功了吗?实际的市场需求是怎样的?如果说在初期抢市场阶段砸钱还有情可原,国内的外卖、打车等已经被瓜分差不多了,市场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怎么还得靠钱圈住用户?美其名曰增强用户粘性,真实情况恐怕会是:如果优惠和补贴取消或大幅下降,用户需求会骤减吧。这也造成了这些O2O企业持续砸钱的困境。自己拔高的伪需求,赔死钱也要维持。

 五、找痛点是一个负词,误导了很多人

 找准用户痛点几乎被很多O2O企业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做产品、做营销、改善体验等等都得戳中用户痛点,仿佛这才是企业精准触达用户的关键。果真如此吗?小米戳中用户痛点了吗?戳中用户痛点了吗?苹果戳中用户痛点了吗?恰恰相反,这些备受用户青睐的品牌找准了用户的舒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让用户感到舒适惬意,才是成功企业在做的事。找用户痛点不难,难的是让用户告别痛苦、在舒适中感受快乐!让用户体验时尚、品味美食、住得温馨、行得欢畅,成功则不远矣。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瑞丰德永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