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港股8月3日要闻解读

1、李嘉诚:香港有感情不撤资

长和系近年在海外投资屡有“斩获”,反观香港及内地的收购却愈见减少。本报统计集团过去6年的数据,发现香港业务占和黄(013)EBIT的比例,由2007年接近30%,逐步降至去年的19%,今年上半年更只占16%。对此,主席李嘉诚再次强调自己“对香港有感情”,绝对不会撤资;不过,鉴于香港建筑费急升,[注册英国公司]远高于世界许多地方,经营地产业务已变得艰难,若地价持续高昂,在港投资或会放慢。

李嘉诚今年在其中期报告中表明:“集团将于香港以外市场继续寻求优质投资机遇,不断提高资产组合价值……。”事实上,长和系自2005年开始已多次在海外进行收购,包括电网及气网等业务,期间又把香港及内地部分资产转售,令市场感到集团在扩展海外业务的同时,在中港两地的投资却逐步放慢。

李嘉诚表示,只要对股东及公司有利的收购便会做。“尽管欧美现时经济不算太好,但集团旗下所有公司按照现时预测来计算,未来五年都是好的,每一个行业也会有所增长,但未来仍会继续本港及各地的投资,相信两年内,99%的生意会来自53个国家。”

他坦言,在港投资要有多方面考虑,不希望予人感觉每个行业也涉及长和系:“我不希望别人认为百佳又是他的,屈臣氏又属于他的,目前集团单是零售店铺已有一万间……,所以在世界不断扩充。集团全球26万名员工,香港则只有不足4万人。”

以往在土地拍卖市场踊跃竞投的长实,今年上半年仅成功投得中环卑利街与市建局合作发展的项目,规模并不算大,总楼面面积仅17790平米,“收获”并不丰厚,被质疑是否看淡后市,故在投地时“放软手脚”。李嘉诚解释:“最近两幅大型地皮,我们都依足规矩投地,但最后可能是政府认为价钱不够高,政府流标不关我们事,但两幅大型地皮我们均有参与,更是100%依足规矩投地。”

不过,他表示,香港建筑费直线上升,若计划买地要作好预算,并透露目前一般楼宇的建筑费也要每呎3000元,豪宅更高达8000元,相信未来4年增幅更高达30%至40%,坦言从事地产业务变得艰难。“如香港地价太贵时,当然我们一定会慢些,但地产一定继续做,亦不会缩小,但是会很艰难。”他说。

他又强调自己是“爱国家、爱香港”,对投资香港的信心从没有减少,未来仍会继续投地,继续卖楼。他更表示:“即使在海外投资可赚到100元,但在香港只能赚到90元,甚至80元,我也会选择香港,因为香港始终是我家乡。”[注册BVI公司]他又表示,自己三分一财产也放在李嘉诚基金会,该会意义重大,而基金会至今差不多90%的支出都是在香港,未来仍然会维持。”

受累物业销售收入减少五成,长实(001)上半年若撇除和黄(013)贡献及投资物业重估后,核心盈利下跌约9%,至75.72亿元,胜市场预期。对于公司业绩较预期为佳,惟中期派息却仍维持在每股0.53元,主席李嘉诚表示,环球经济仍严峻,“外面大风大雨,集团要做好准备,可以肯定的说,股息只会加不会减,即使明年长和股价下跌三分一也好,我也不会减派息。”

截至今年6月底止,长实物业销售收入按年下跌50%,至101.6亿元,若摊占共同发展公司之物业销售额则为155.21亿元,仍倒退36%。长实解释,主要是本港住宅物业价格保持平稳,而内地楼市则持续放缓,价格及销量均较预期为低。

评论:长和系在香港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经济发展受到挫折,但只要这些地产大佬们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优势,加上内地的政策支持,困难总会过去,长实的盈利下降对股价的影响有限,而李嘉诚的表态,或许更能稳定投资者信心。

2、德拉吉缓兵计 买债乏细节

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Mario Draghi)上周扬言不惜一切力保欧元,令市场对救市有无限憧憬,岂料雷声大、雨点小,只声言准备好买债,但详情欠奉,负存款利率及救市基金获银行牌照等措施更是希望幻灭。

德拉吉在一片期待下,并未推出任何即时措施,只是采用缓兵之计,语带保留地称该行或很快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亦考虑采取更多非常规措施,未来数周将拟定计划,以应对过别国家债息极高的问题。

对于买债具体如何及何时实行,德拉吉同样未有明言,只称买债规模将“足够”(adequate),但未清楚“有限”(limited)还是“无限”(unlimited)。至于该行获优先债务偿还地位的问题将会探讨,又强调是否寻求救市基金帮助属个别国家决定,各国更需符合条件后,该行才会买债。

德拉吉又形容,今次买债将和以前的计划十分不同,改为集中购买短债,亦呼吁各国尽快启动救市基金,以容许基金进入债市;惟他同时指出买债声明不是决定,只是方向指导,又特别指出德国央行反对买债的立场为众所周知。

[注册开曼公司]至于买债计划的关键细节,德拉吉亦是轻轻带过,包括对冲销问题不置可否;该行过往买债都会冲销,透过收取存款回收欧元,以确保没有注入额外流动性,若该行选择不冲销,情形将等同美国两轮买债计划,效果显着增加。

另外一个是欧洲稳定机制(ESM)参与问题。德拉吉称央行的法律意见认为,ESM并不是合适的交易对手,换言之,市场希望救市基金及欧央行双剑合璧,透过买债及以债券作抵押互相借贷,从而增加基金买债火力的愿望落空。

除买债外,市场流传的银行存款利率减至负水平,亦被德拉吉斩钉截铁拒绝,直言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至于央行委员本身亦提过的救市基金获银行牌照问题则同样落空,称不是央行可决定是否这样做,该行同时维持利率于0.75厘不变。

对于上周抛下一句“不惜一切力保欧元”,令市场期待急升,如今落空却令市场大跌眼镜,是否“讲得太大”惹祸?德拉吉辩称,该番言论并没有暗示买债及其时机,但不认为言论被曲解,亦获委员一致同意。

美国联储局按兵不动,只将标准利率维持于零至0.25厘区间不变,超低息水平料直至2014年后期,令市场失望。惟美英财经报章却有不同见解,指会议声明中,已暗示或增加买债,最快下月出手。

虽然会后声明措词未见太大改变,但语调明显转趋悲观。储局指上半年经济活动“有些减速”,而非上次的“适度扩张”,更指过去几个月就业增长“缓慢”(slow),而非上次声明的“放缓”(has slowed)。

储局今次以“将密切关注经济及金融市场 信息,若有需要将采取更多措施”,取代上次声明的“已准备好在适当时采取进一步行动”,令市场认为下月将有招数。

评论:市场对美联储推行宽松措施的预期并不高,但是对欧洲央行能有建树是满怀期待,结果没有能令人满意的。如此一来,没有了宽松预期支撑,全球股市中的风险规避情绪短期将升温。而另外一点,投资者对欧美央行的信任度也会再降一层,毕竟口若悬河的说辞是不能提振经济的,市场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3、谣传取消预售制 内房虚惊

内地楼市销售近月回暖,各房企股价却反在中央或再度加紧调控的期望中饱受煎熬。昨日,一条有关“北京将试点取消预售制度”的传言重创中港两地内房股。傍晚时分,有内地媒体从北京住建部获得澄清,证实有关消息纯系谣言。

所谓预售房制度,等同于香港的卖楼花。简单而言,预售就是开发商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买家,由买家提前支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内地政府如果禁止商品房预售,即断绝了开发商在相应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来源。引致这场“无妄之灾”的谣言源头尚未能确定,但微博及众多媒体均翻炒7月23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年中报告》,其中曾建议政府“在目前开发商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条件下,适时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利于控制开发商资金、促其快建。”

然而,地产界普遍认为,该政策若要此时急推,后果不堪设想。本报记者昨日向恒大(3333)、龙湖(0960)及华润置地(1109)查询,各发言人均表示从未听闻预售将被取消的风声,此传闻完全缺乏预兆。上海世茂股份首席财务官陈汝侠则认为,在中央政府换届之际,预售被取消的机会微乎其微。“何ㄕ府经适房、保障房都没准备好,各开发商如果断了这部分资金,中长期的楼市供给马上会陷入泥潭,到时候整个中国经济都将濒临崩溃。”

评论:其实从目前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来看,之前的措施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了,而且政府严厉的措辞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实际行动,反倒激发起投机者的购买欲,或许,出台更为严苛的调控也未尝不可,只是需要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前提。

4、“水荒”未解 短期料降准

人民银行昨日进行500亿元(人民币,下同)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3.35厘。由于本周逆回购量远低于到期逆回购量,资金面整体趋紧,市场对人行短期内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称“降准”)的预期不变。

分析指,本周人行在公开市场展开共580亿元逆回购操作,但本周有1,450亿逆回购到期和到期央票10亿元,对冲之后本周实现净回笼860亿元。本周人行在市场净回笼了860亿元资金,因此,市场对人行本月降准的预期未变。

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分析指,下周可能迎来降准时机。

分析指出,本周净回笼资金860亿元,而上周则是净投放了460亿元,资金面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基本维持平稳。隔夜利率在连升7日后昨日小幅回落,但7天期利率则小幅上升至3.4992厘。

分析认为,近期央行连续通过滚动逆回购操作替代下调法定准备金率,虽然保证了资金面的基本稳定,但未能有效增加银行可用资金,一旦缩小逆回购操作规模,资金就会趋紧,造成利率反弹。在中央强调稳增长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人行仍需要适时降准。

人行已连续6周在市场开展逆回购,逆回购金额累计达到6,760亿元。

在内地股市连创三年半新低后,中国证监会(“中证监”)出手稳股市。继周二深夜回应有关股市连创新低问题,指股市存在恐慌性因素,呼吁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后,中证监官员昨再表示,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研究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

此外,中证监宣布,下月起再次大幅下调证券、期货市场的相关收费标准。

中证监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昨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有关减印花税问题时表示,印花税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管,中证监会积极协调推动这项工作。

评论:消费增长缓慢,投资需求低迷,出口和经济增长状态极为不振,金融市场的表现亦难乐观。内地政府亦不愿再见到满市场的悲观,但是连续出台多方面的刺激措施之后,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提振效果还是有限,或许市场在等待更大的宽松。

5、嘉里增持 雨润大翻身

丑股再次上演翻身好戏,“糖王”郭鹤年旗下的嘉里集团突然增持雨润(1068),带动雨润昨日劲升19.26%。同样饱受负面新闻煎熬的霸王(1338)及国美(0493),本周股价亦大升,市场人士认为,霸王及国美缺乏消息支撑,基本因素亦没有改变,散户若跟大户炒作,要“识得走”。

据联交所披露,嘉里集团上月25日增持雨润32.46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但没有披露每股作价。雨润昨日因此大升近两成。嘉里集团旗下经营食物油加工设施,亦有“金龙鱼”等几个内地食用油品牌。另外,嘉里又经营航运及物流业务,市场憧憬双方会有合作。

不过,有中资行分析员认为,嘉里增持主要是投资,未必能让雨润有业务上的改善,ㄇ壹卫锊皇且淮喂买入5%股权,相信只是趁价残增持以“沟货”。该分析员又指,雨润股价上升不纯粹因为嘉里入股,该股上周的沽空率曾高达25%,不排除有大户沽空赚了钱,所以平仓。

除雨润外,霸王及国美本周亦离奇大升,而且并无并购或入股消息。

有基金分析员称,两者都刚发盈警,最近亦无任何国策支持,可能是大户夹高股价,当有散户跟踪买入便顺势沽货。这类丑股只会“愈弹愈散”,散户跟风炒作随时沦为牺牲品。

评论:资金的游动给每个股票都能带来机会,虽然有些问题重重,而有些又前景难辨,但只要能够出现亮点,必然也会吸引到资金介入,只是在风险上需要谨防。

6、误传买国米 中铁建无辜跌4%

意大利媒体昨日指中国铁建(1186)母公司中铁建集团将花逾7亿元收购意大利着名球会国际米兰15%股权,市场担心中铁建不务正业,昨日股价急挫近4%。不过,意国传媒报道却原来是无中生有,中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接受本报查询时澄清,中铁建只是承包国米新球场的工程,并无任何收购。集团晚上亦于上交所公告,强调集团及下属公司没参与收购一事。

中铁建通告称,针对媒体指集团母公司已同意购入意甲球队国际米兰15%股份一事,国米官网上提到来自中国的投资财团,并不包括中铁建和下属任何公司,公司亦没商讨过收购国米股权事宜。而公司下属的中铁建十五局,只是与国米磋商其新建足球场馆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

然而,误传入主国米已令中铁建昨日股价插水3.9%至6.67元,公司董秘余兴喜更苦笑向本报回应今次无妄之灾:“电话一整天未停过响,就为此事解释”。

大华继显分析员布家杰也认为市场昨天过度反应,中铁建走去收购球队,实在不大可能。

导致中铁建无辜受累,源于昨日包括彭博等多间海外及内地媒体称,中铁建已同意购入国米15%股份,以国米估值为5亿欧元(折合约47.9亿港元)计算,今次收购将花逾7.2亿。意大利当地的《米兰体育报》更指,今年5月时,班主莫拉堤便曾到访中国,与中铁建董事长孟凤朝会面;而意大利《晚邮报》等早前也曾称,国米班主莫拉蒂数月来一直寻求引入投资者改善球会财政。

但其实国米官网只说有来自中国的财团(a group of Chinese investors)成为国米第二大股东,并未透露具体身分。国米官网同时确认中铁建十五局将负责与建于2017年完工的新球场工程。

此外,国米官网称,为确保新股东与球会管理层有更紧密联系,将于10月起加入三名新董事局成员。其中一名叫“Kenneth Huang”的,正是两年前曾打算入股英超劲旅利物浦,现为美国NBA火箭队合伙人的美籍华裔富豪黄健华。

评论:消息最终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力已经明显的大过于利好,一有风吹草动便显露仓惶,不过亦表明曙光或许就在不远。

7、未来难乐观 珠宝业受压

受惠6月访港旅客人数急增,就业市场仍然良好,使本地消费需求强劲,6月本港零售额按年增长11%,较市场预期为佳;销货量按年升8.5%,但市场人士认为,本港零售业只属乍暖还寒,未来数月零售业将不会有转机,其中珠宝业仍会受压。珠宝业人士表示,生意最快将于第四季才会好转。

市场人士留意支撑本地零售业、占整体零售额市场两成的珠宝行业表现;6月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类别的零售额增速轻微回升,按年增长3.1%,而5月按年增长2.9%,但其零售额按月录得3.8%的跌幅。

周生生(116)营运总监刘克斌表示,5月同店销售增长为双位数字,踏入6月及7月增长均录得单位数字的增长,第二季较市场预期差,主要是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而且内地旅客消费意欲转弱。他指出,7月内地客对高价珠宝产品持观望态度,但消费人次及销售量仍可保持,若内地经济不转差,预计第四季生意将好转。

另外,瑞银报告指出,今年珠宝业仍将受压,7月及8月未见有转好的迹象,就以中环皇后大道珠宝首饰集中地来看,中午时段店铺人流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

上半年本港零售额按年增长13.1%,而销货量按年增长9%。按零售商类别计,上半年零售额升幅最大是耐用消费品,按年增长27.7%;超级市场、衣物及鞋类、珠宝首饰及钟表,分别按年增长12.6%、11.5%及11.8%。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早前警告,现在市况还未见底,放慢只是刚刚开始。

评论:随着经济的增长持续放缓,消费者的支出能力在下降,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欲望开始走向低落,珠宝行业的发展依托经济走势,短期内乐观或许难见,不过长期来看,依然可待。而随着暑期的到来,香港7、8月的零售销售增长状态或许也不会太差。

8、中石化母企拟分拆石油工程业上市

中石化(386)母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近日积极重组旗下资产,计划把资产分别上市。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该集团继打算把润滑油业务和非油品业务在专业化重组后分别上市外,近日已启动其石油工程板块的专业化重组工作,计划今年基本完成人员、资产、债权债务划转和下属公司组建工作,并力争于2014至2015年发行H股上市。

报道指出,中石化打算把旗下的石油工程业务从旗下油田企业整体剥离,而剥离后的资产,将组建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其中包括附属的8个地区石油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工程建设和石油机械三个专业化公司。若连同附属公司在内,石油工程公司的注册资本将达到40亿元人民币。

另外,报道也指出,除石油工程板块外,中石化集团旗下其他板块的专业化重组亦在进行中,如中石化集团也宣布成立炼化工程公司,市场也同样相信未来将计划发行H股来港上市。

事实上,早前有内地报章指出,中石化旗下的润滑油业务长城公司及旗下非油业务石化易捷,也正在进行重组,为其来港上市铺路。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止,非油业务石化易捷收入便达82.6亿元人民币,而在中石化3万多家加油站中,已开设了逾1.9万家易捷便利店。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