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港股市场7月25日操盘必读

1、中央巡16省市 研楼控加码 重点查限购房贷 官媒预警出招

中央考虑楼市调控加码。国务院决定7月下旬派8个督查组,赴16个省市检查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限购措施以及差别化房贷政策等的执行。另官方《人民日报》再度刊文警告,一旦房价反弹超预期,随时推新调控政策。[瑞丰注册香港公司]

中国政府网昨日公布,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楼市调控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调控成果,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落实楼市调控政策措施的情况展开专项督查。

视察商品住房 涉京沪广东

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等情况。

国务院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楼市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整改。

督查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四川。而其他地区的落实情况,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检查。

有分析指,近两个月内中央相关部委多次表态,官媒近日连续刊文,强调楼市调控不放松,令中央加码调控的可能增加。

《人民日报》昨日再刊登署名文章,警告楼市若反弹,不排除推出储备政策,这亦是该报月内第5次强调坚持楼市调控。

文章称,楼市虽未全面回暖,但反弹风险不容忽视。根据楼市规律,交易回暖、价格回涨数月之后,房企买地、盖房热情恢复,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房地产热,催生新的楼市泡沫,酿成新的经济风险,对此尤须高度警惕。[杭州瑞丰注册香港公司]

文章称,近期决策层反覆强调,当前仍处关键时期,楼市调控不能放松,并加强信息监控,督察执行情况,抓紧研究对策。一旦房价反弹超出预期,随时推出新的调控政策。

或进一步限制 房地产贷款

《上海证券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央正密切关注房地产贷款可能对银行系统构成的风险,酝酿推出更多楼市调控措施。报道指,中银监不会叫停房地产贷款和信托业务,但未来将严控融资风险,不排除出新规的可能,包括考虑限制房地产贷款。

中国社科院早前发表报告也预警,下半年房价存在报复性反弹风险,中央须维持限购措施。并对楼市要采取强硬政策令价格回落,避免楼价大幅反弹。

评论:对楼市的严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的迹象频频闪现,地方与中央的博弈也在不断的进行中,虽然调整地产市场的格局对于未来内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但短期给经济造成的压力还是很大,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亦令投资者对股市保持谨慎观望。

2、中小企看淡经济 零售最悲观

环球经济前景由于欧债危机重燃再添阴霾,属外向型经济的香港无法幸免,有调查指出,本港中小企对来季的经营状况普遍悲观,由于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依赖内地游客消费的本港零售业倍感压力,在各行业中,对前景的态度属最负面。

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下称生促局)执行、渣打银行(香港)赞助的首份「渣打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于昨天发布,该指数为针对香港中小企营商状况之季度调查,反映企业对未来营商情况的看法,受访企业涵盖八大行业,共有844家本港中小企参与电话访问。

调查结果,本港中小企普遍看淡来季的经济状况,综合五项指标的综合营商指数为42.9,低于50的分界线数值,反映企业普遍悲观。而五项指标内,最令企业忧心的是环球经济情况,仅录19.1;而盈利表现及营业状况,亦分别录得30.4及40.7,均属于负面态度。

按行业分类方面,进出口业及制造业分别录得45.6及41.5,意味对前景持负面态度,生促局副总裁林广成指出,该两类行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近年欧美市场持续萎缩,加上欧债危机似有重燃迹象,均令企业对经营前景的信心大减。

而向来强势的零售业,其指数仅录37.4,反映该行业对经营前景远较进出口业、甚至制造业更悲观。实际上,7月初政府统计处公布的零售业总货值增长仅约8.8%,是三年来最低的纪录,而市道向来畅旺的奢侈品甚至录得销售倒退,行业对前景悲观,正好反映现实情况。

[北京瑞丰注册香港公司]林广成认为,早前公布的零售数据,反映内地游客在港消费放缓,令业界倍感压力;此外,内地第二季度GDP按年增长仅7.6%,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或影响本港零售业,导致零售业对来季经营状况持悲观态度。

但渣打香港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认为,内地经济于第二季已经触底,今年第三、第四季可望回复8%以上的GDP增长,而香港经济亦将受其带动,全年GDP增长料达2.3%,呼吁各行业无须过分悲观。

评论:内地政府的促内需、保增长刺激政策对于投资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暂时还没有明显效果,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没有信心。中小企业发展艰难,消费者支出缩减,零售销售的畅旺局面短期或难见。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也许谨慎。

3、资源股海啸价 吸引国企频收购 中海油收购前 Nexen市帐率仅1.1倍

中海油(0883)以六成溢价,斥资逾千亿元收购加拿大同业Nexen,令市场哗然,昨日股价即大跌4%。但事实上,全球资源公司的估值正处于谷底,即使是淡水河谷(6210)这类矿业巨头,市帐率亦跌至近海啸价。这次中海油的收购价只相当于Nexen去年初的股价,市场普遍认为作价合理。中海油的行动亦预示着,能源行业的并购时机已到,国企走出去将陆续有来。

昨市值蒸发277亿元

中海油尚未付出1172亿元收购价,昨日市值先蒸发277亿元,似乎市场对大型国企的海外并购行动,已印上「财大气粗」的标签,并不太受落。

近一年多来,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资源股价格持续下跌,许多已接近海啸时的估值水平。即使是矿业巨头淡水河谷,07年市帐率一度高达4.8倍,但至今已跌至1.25倍,与海潚时的0.8至0.9倍相去不远。这便能够解释为何三大油企近期积极在海外寻求并购,即使是中铝(2600),在铝价下滑、盈利响起警号之际,亦先后向南戈壁(1878)及永晖焦煤(1733),提出以溢价29%及23%收购。

能源网﹕并购好机会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现时许多资源企源估值很低,油价亦已从高位回落不少,对三大油企来说,绝对是外出并购的好机会,往后将陆续有来,三大油企未来的收购目标,必定是油砂或页岩气项目。

他并指出,近年美国出现页岩气革命后,市场不再看好加拿大的油砂项目,导致估值下跌,反而为中国油企提供机会。

麦格理﹕收购价不过高

派杰的报告指出,假设中海油付出151亿美元收购价之余,还要负起Nexen 28亿美元债务,总共179亿美元的代价,相对Nexen的资源量估值149亿美元,此次收购实际上有20%溢价。该行认为,中海油在5年计划中,每年的产量增长目标为6至10%,因此需要大型并购,而股东则要资助集团达成这个目标。麦格理的报告则形容收购是「Right Deal, Right Time」,强调收购价并不过高。

Nexen海啸前市帐率逾3.5倍

事实上, Nexen在金融海啸前的市帐率,一度逾3.5倍,08年跌至仅1倍,而这次收购前,亦仅是08年的水平,约1.1倍,宣布收购后才回升至1.6倍。

这次收购价为每股27.5美元,虽然溢价达六成,实际上却只是Nexen去年初的股价。从另一方面看,不是中海油出价过高,而是Nexen的股价本身太残。

评论:中海油收购Nexen似乎开启了国企海外并购的大门,近些年来受危机影响,国际能源价格跌幅明显,国外的不少企业都面临寻求新的出路,中国油企这个时候出手必然会取得不俗成绩。不过风险因素还是要考虑,毕竟当前的经济环境受欧债影响,前景还是较为暗淡,过份的乐观并不是好事。

4、汇丰PMI初值回升 放松宏调见效

汇丰昨日公布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49.5,比6月终值48.2略升,并达到5个月来高位,反映之前中央采取如减存准金率及减息等的政策宽松手段开始见效,然而就业指数持续恶化,内地面对失业问题的压力有所上升。

虽然7月PMI初值回升至5个月高位,显示政策微调效果显现,但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提醒,PMI始终仍然连续9个月保持在50以下的收缩水平(50以上为增长)。而今次PMI有回升,主要受细项中的产出指数拉动,升至9个月来新高51.2,也是4个月来首次回到50以上。

新订单回暖 就业恶化

另外,新订单指数也稍有回暖,7月初值比6月的47.2微升,至48.9;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8.2,较6月的45.7有所反弹。但仍在50以下。不过,就业指数有所恶化,从6月的48.8下滑至7月的47.4,连续5个月低于50,为2009年3月以来的低点。

屈宏斌认为,中小型制造业经营活动虽有回暖,但放缓势头尚未明显逆转,整体PMI指数仍然在50以下,低于长期平均水平51.9,新订单指数显示国内需求仍未明显回暖,且就业市场的压力有所上升。中央仍需要继续宽松政策以稳增长、保就业。

渣打香港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则表示,PMI数字反映内地上半年的放松银根政策见效,预计下半年表现仍然向好,因流动性宽松的效果将逐渐显现。该行亦预期下半年内地将有更多放松措施,料会再减息1次,及下调3次存准金率,每次0.5个百分点。中央支持的行业将主要受益,如家电及汽车,另外银根放松亦会惠及进出口行业。

评论:宏观调控虽有成效,但是却十分的缓慢,投资者对刺激措施的反应相对较冷淡,虽然短期数据方面有向好的趋势,但是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有限。

5、国美半年料见红 广船将少赚五成

受到销售收入下跌及电子商务亏损影响,国美电器(493)发盈警,预计上半年会录得亏损,较市场预期国美盈利会大跌表现更差。另外,有上市公司陆续发盈警,其中广州广船(317)预计上半年盈利大跌超逾50%,主要是建造船舶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造船利润减少及船舶进行减值。

国美于昨晚举行投资者会议对外解画,有参与是次会议的分析员表示,国美管理层提及见到7月份销售表现有所改善,但同店销售数据未有提及。早前市场已预期国美会发盈警,最初估计是盈利会大幅倒退,因为国美最大竞争对手苏宁电器亦发盈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跌20%至30%,不过实际业务由盈转亏。

国美表示,公司提出多项应对挑战的措施,包括大幅削减成本、调整成本结构,并透过退租及转租方式降低店铺的租赁成本,加快完成网上及店铺采购及物流等方面整合,尽量提高毛利率及降低费用率。

另一方面,思捷(330)业务复苏进度较预定时间慢,摩根士丹利大削思捷目标价25%,至10.5元,该行认为,重塑品牌计划由去年开始,但产品错配及提升店铺形象太迟,而且思捷会继续加大折扣来清存货。该行指出,思捷的关闭店铺拨备、经营开支减少及欧罗疲弱会反映于今明两年,预计今年度同店销售跌3%。

评论:经济环境不佳,企业的发展陷困,上半年的盈利状况更是难见乐观,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保持观望。而政府对经济的刺激措施亦难见奇效,国美、思捷等以消费类为主的企业或许更是艰难。

6、长建「抽水」集资最多31亿

上周公布亮丽业绩的长江基建(1038),昨日收市后以折让最多6.3%配售5000万股,集资24亿元,倘反应良好更可加码至配售6600万股,即集资额增至31亿元,为该股5个月内两度「抽水」。早前巿传长建有意竞购美国曼彻斯特机场集团的50%股权,相信此举是为收购铺路。

传欲购曼彻斯特机场铺路

长建上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截至6月底公司持有现金87亿元,负债水平更较去年底削半至7%,可说不缺运营资金。不过昨日有销售文件显示,长建以每股介乎46.15至47.62元,较收巿价49.25元折让3.3%至6.3%,配售5000万股,若反应良好更可加码至6600万股,集资31亿元。

早前有指长建有意竞购美国曼彻斯特机场的50%股权,机场目标是透过出售一半权益套现10亿英镑,即约120.5亿港元。以长建今年6月底止持有现金计算,加上配股所得,持有现金可达118亿元,接近美国曼彻斯特机场的收购价。长建亦于中期业绩中表示,已具备雄厚资本实力以进行更多收购。

长建于今年3月亦在公布全年业绩后,折让最多5.7%,以每股46.5元配售最多5500万股,集资23亿元,与今次集资规模相若。由于长建手头资金充裕,巿场人士当时已预料资金将作为收购之用。

评论:为公司后期的并购做准备,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有利,不过以目前的市况来看,筹资的结果却未必能很乐观,毕竟,在全球经济前景不定的前提下,投资者还是会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考虑。

7、险企拟准投资期指

中国保险机构的投资限制有望进一步放宽。据路透社获得的监管部门征求意见稿显示,中保监拟允许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衍生品交易。

在征求意见稿中,中保监还首次公布保险机构可在海外投资的金融工具类型,包括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以及不动产等;中保监并拟将保险资金对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投资上限倍增至总资产的10%。

此外,中保监还拟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境内商业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支援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并可投资境内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境内证券公司发起设立的有担保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评论:保险股最近的涨势相对理想,尤其在经过磨难之后,市场对保险的需求短期内会更加畅旺,而政府近期连续出台的利好政策更会给内险股后期的表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8、哈尔滨金鑫电气 拟来港上市

内地民企哈尔滨金鑫电气计划在香港公开招股,但时间表未定。负责金鑫融资业务的董事长助理马超表示,尽管金鑫也尝试接触内地创业板和私募等融资渠道,但由于风险过高或者融资成本超出预算而最终放弃。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偏向海外融资,但也非常清楚目前全球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可能会让这种方式困难重重。

哈尔滨金鑫电气是一家为国内冶金、机械、重工、军工等行业提供热处理设备的企业,曾为三峡工程、中国一重等重大项目提供服务。金鑫总经理胡友山指出,国企在热处理设备领域占据绝大部份市场份额,中小型民企想立足,主要靠技术创新。因此未来几年发展方向是研发余热回收和烟气回收技术。希望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推陈出新,实现公司2013年的年产总量比现在翻一番,在内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

Dynam受外资青睐 配售已足额

另外,日本弹珠机营运商Dynam昨日起公开招股,首日未录孖展认购。不过,有巿场消息指,Dynam配售部份已获足额认购,并获不少外资基金青睐,预计可如期上巿。受台风影响,公司将延长招股时间,截止日期延长至下周一(30日),挂牌日期亦将顺延至下月6日。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