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港股6月11日要闻解读

1、联通母110亿低价回购西电持股

西班牙折腰向欧罗集团求援之际,联通(762)母公司宣布斥资约110亿元,收购西班牙电讯(Telefonica)手持联通股权的一半,作价每股10.2元,较处于逾两年低位的现价再有折让,以增持价计西电更惨蚀近四成。市场人士认为,联通显然趁西班牙经济陷困、西电急须减债而“压价”回购股份,并消除市场对于西电抛货的忧虑,[注册英国公司]可望刺激联通股价反弹。

为进军中国市场,西电2005年入股网通,至2008年合共斥资约158亿元增持至9.9%股权。2008年联通收购网通后,西电的持股变成5.4%联通股权,及后于2009至2011年间,合共斥资约118亿元增持至今次交易前的9.6%股权。

联通昨天宣布,母公司已同西电达成协议,将斥资109.6亿元,收购对方持有的10.7亿股联通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56%,每股作价10.21元,较上周收市价折让2%。收购后,西电持股将减至5.01%,并承诺12个月内不再减持;母公司持股则将增加至76.25%。

西电去年6月和9月两度增持联通,每股作价16.7元和16元,一年内账面蚀近四成。以总成本计算,截至交易之前,西电合共付出约276亿元,换取22.5亿股联通股份,平均每股成本12.3元,对比今次售股作价,意味投资逾八年,累蚀近两成。

[注册BVI公司]西电是欧洲最大电讯商,近年急剧对外扩张,除投资联通外,也收购了欧洲和南美洲多家同业。但欧债危机后,负债570亿欧罗的西电面临再融资困难,上月被标准普尔降级,急须出售非核心资产减债。

评论:西电大幅度减持联通股份,足以表明当前西班牙的经济状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拮据,而此次低价回购,给联通股价带来的影响或许并不会太大,毕竟,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在不断放大的同时,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考验。

2、港交所夺LME在望 港商交所“赠兴”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竞逐战接近尾声,LME董事会将于今天开会讨论向股东推荐港交所(388)还是洲际交易所(ICE)的收购方案。英国传媒相信,港交所仍处于上风。不过,香港商品交易所(下称港商交所)便趁机宣布,与江西铜业(358)母公司江西铜集团合作,拓展境外铜交易。

参考昨天的《周日伦敦时报》和《周日电讯报》,英国传媒对港交所没有特别正面的评价,但相信这家全球第二大的上市交易所,将能够成功“骑劫”LME这家百年老店。

报道指出,港交所的出价达13亿元(英镑.下同)(约156亿港元),比分析员估计高出30%,令持股市值约5亿元的LME行政总裁,可以因此获得丰厚回报,而前主席兼第二大股东Metdist的家族成员Bagri,则可获约1.2亿元意外之财。

港交所和ICE 上周四提交最终的收购建议书,LME董事会将于今天开会,最快日内决定向股东建议售予哪家交易所。

董事会订出投票日期后,获最少75%的股份赞成票,以及最少50%出席股东的赞成票,还要待监管机构批评,收购交易才获正式通过。

虽然两家竞逐的对手都同意,日后保留LME传统以叫喊方式进行的交易平台The Ring,但ICE有出尔反尔的前科,令市场质疑其承诺。[注册开曼公司]ICE于2001年收购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后,立即把后者的交易平台全部电子化。

LME囊括全球80%金属期货交易,主导铝、铜、镍、锡及铅在国际市场的定价,目前60%的交易来自内地客户。如果被港交所收购,有助LME发展成人民币金属交易的国际中心。

两年前开业、现推出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的港商交所,为港交所这次收购“赠兴”,与江铜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大中华区基本金属交易,以建立亚洲价格基准为宗旨,展开一系列的合作。

评论:竞购LME胜利在望,成功之后对于港交所未来的业务发展继续拓宽有着积极的正面效应。当然,从目前来看,整个市场的状态并不太乐观,市场交投递减,投资者信心不足,对于港交所的盈利增长形成抑制。不过在市场低迷时期加大扩张力度,一旦后期市场回暖,公司的整体发展料将出现飞跃。

3、各央行外储 减欧元资产至25%

欧元是继美元以外各国中央银行最大外滙储备之一,数据显示央行去年第三季起减持欧元资产。本港金管局称,亦会因应市况适当调整资产配置。

金管局以外滙基金投资细节是市场敏感资料为由,拒绝透露实际欧元资产金额。当局发言人指,密切注视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展及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 的潜在影响。

事实上,本港外滙基金投资一向以美元占大部分,亦有投资其他货币,包括欧元资产。发言人接受查询时称,外滙基金会因应市况,在可容许额度内对资产配置进行适当调整。

据外滙基金谘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最新的会议记录,当局指近期欧债务危机引起的忧虑再度浮现,注意到欧洲存在经济衰退风险,主权债务问题亦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触发另一轮信心危机。至于本港贷款供应,发言人称,截至今年4月,欧资银行的贷款占本港整体贷款仍不足10%,与之前相若。

欧债危机自去年爆发,虽然多国联手救市,但对问题仍未出现根治方法,欧猪国家负债仍严重,触动央行调整投资分配策略。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料显示,央行外滙储备中的欧元资产占比,自去年第三季下滑,年底跌至25%,各国央行持有欧元的高峰期于09年第三季,达27.9%。

上周哈萨克央行行长指,把欧元资产由去年30%降至25%,而俄罗斯、捷克、匈牙利央行早前已开始减持欧元。英国《金融时报》早前报道,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最近数周一直大举抛售欧元,以支撑本国货币。

评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事态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一种难控的状态,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等这些危机核心国家的问题都都相继曝出,但是解决办法却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危机的蔓延,其他的经济体自然在看到解决无果之后对欧元资产望而生畏,等到希腊二次大选结束之后,或许紧张气氛还能有所舒缓。

4、通胀降内需弱 政策续来

国家统计局于上周六公布5月宏观数据,延续4月的颓势,通胀回落至3%,至两年低位。投资和消费更创出数年新低,证实了央行提前减息乃经济形势所迫。预计政府将出台更多刺激性政策,年内仍有可能再减息一到两次。

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的数据,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为2003年以来新低;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略高于上月的近3年低点。一向稳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增速亦降低至13.8%,为2006年8月以来新低。

“结合PPI,显示经济趋冷已很确定。现在不及时在政策上加大力度,很可能经济还会继续放慢。”华融证券宏观分析师肖波称,“现在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应适当加力,才能挽救目前经济下行的局面。”

评论:从央行的意外降息可以看得出来,这次的数据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从表面来看,通胀在下降,但是实际上,居民生活物价还是在上涨,当然内需的增长会显得十分疲弱了。今后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空间还是有,但是在物价水平的下调上或许还是需要再加把力。

5、西班牙终求援 欧允付千亿

西班牙正式请求欧元区援助,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后第四个求救的欧元国。芬兰或要求西国政府作出担保才提供援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次将不会提供任何资金,只协助监管西班牙银行业的改革。

西班牙中间偏右政府上台后坚持避免求援,但7个月后终接受现实。财相金多斯(Luis De Guindos)周末与欧元区财长开会后,正式对外寻求资金挽救银行业,但坚持这并非救援,并会待两份独立报告出炉后,才提出确实求援数字。

欧元区财长赞扬西班牙政府处理财政问题的努力,表示一旦西国正式提出要求,便可提供最多1,000亿欧元(约9,703亿港元)。欧洲一直施压,要求西班牙在希腊17日(周日)大选前求援,以免希腊左派上台后酝酿脱欧危机,进一步打击金融稳定。

芬兰财长表示,如果决定由EFSF出资,便需要与希腊之前一样,由西班牙政府提供抵押品,因为EFSF缺乏优先债权人地位;相反,ESM则包括私人部门分担损失的条款,为纳税人提供更佳保障。

西班牙接受的援助方式亦有别其他国家,IMF将不会提供任何资金,仅帮助监管西银改革,欧洲机构则确保西国落实更广泛的经济承诺。传媒引述IMF今日公布的评估报告,指西银需获注资最少370亿欧元,才可抵御冲击。不过,援助协议或影响西班牙主权评级。穆迪目前将西班牙列为A3级别,上周警告若西国求援,令债权人风险增加,或导致调整评级;另惠誉上周已将该国连降3级至BBB。

评论:看样子西班牙也是撑不下去了,没有了外来的援助,该国内部的状况日益严俊化,由此反映出的还是整个欧元区的不稳定状态,在欧债问题的解决上,欧洲央行以及欧盟所缺乏的还是一种果断,加上原本就纷杂的内政体系,更加会令问题解决的难度增加,要改变欧洲目前的现状,或许首先要改革的还是欧盟内部的管理。

6、匿名信攻击泰凌 主席否认指控

自上海医药(2607)遭“黑材料”攻击引致其股价暴泻后,投资者草木皆兵,医药股更加是重灾区,本报昨天收到一封攻击泰凌医药(1011)造假的匿名信,本报为此致电公司主席吴铁求证,对方否认信中所有指控,并强调是“外行、错误的判断”。

匿名信以“泰凌医药──港股1011.HK的造假”为题,罗列出公司的各种“罪状”,其中尤以披露公司的疫苗业务问题为主,指出公司在2011年疫苗业务87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盈利中,有20%属虚构账目;又表示公司在今年4月1日已中断疫苗业务、出售相关资产及裁撤绝大部分的相关员工。

疫苗供应链及疫苗推广及销售属该集团的主要业务,占2011年2.34亿元纯利当中的一大部分。事实上,集团近年的确有退出疫苗供应链的趋势,但管理层曾解释是由于该业务毛利率低,故转而侧重推广销售业务。公司未曾就终止疫苗业务作任何披露。

此外,匿名信亦指出公司宣称“享有里葆多(药品名称)的全国独家经销及推广权”属虚假宣传,公司实际只负责部分中小医院的销售;又表示公司宣称销售的药品品种中,只有十分一有具体营运;最后,信中指集团前任首席财务官兼执董吴育强于早前辞职,是因为公司财务出现严重问题所致。

集团主席吴铁回应本报查询时表示,匿名信中所有的指控均属“外行、错误的判断”,公司并无其所述的造假问题,又指吴育强不过退居非执行董事,仍会在集团担任顾问角色,批评发信者“不懂药业”及“完全不知道状况”,计划与律师采取法律行动。近期以“黑材料”攻击公司、藉机沽空股份的行为愈来愈多,上药上月23日爆出负面新闻的翌日,录得逾2000万元的新高沽空额。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