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丰中国PMI弹 制造业仍弱[注册英国公司]
汇丰银行昨公布数据,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反弹至49.1,显示3月放宽政策见效,但PMI连续6个月在50以下萎缩区间,显示制造业仍不振,次季宏观政策需进一步放松。机构预期人行可能在月底或下月初再次减存准率。
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9.1,比3月终值48.3回升0.8个百分点,是两个月以来最高,脱离上月触及的4个月低位。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PMI初值数据回升,反映内地放宽措施效果显现,这缓解了市场对内地经济「硬着陆」的忧虑。
报告指出,4月汇丰中国PMI初值数据,反映内地的产出和需求的增速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就业市场压力仍然存在,内地在未来数月需进一步出台宽松的政策。
尽管4月PMI初值略有回升,但反弹力度不够,仍然在50以下的萎缩区间。因此,屈宏斌预计,内地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政策均会在第二季加码,央行最快会在未来几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第二季将有两次降准。
评论:PMI数据虽然出现反弹,但是仍处于50水平之下,表明中国经济的扩张依然呈现了疲软趋势,但是能否在接下来会落实宽松政策确实还很难说。毕竟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式都不稳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难免会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放松,或许更会令今后的政策方向的制定陷入困境。
2、IMF:港楼市未过热 惟风险增[注册BVI公司]
本港楼市急升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港代表R.Sean Craig表示,目前本港楼市并未过热,惟因本港缺乏土地供应加上低息环境持续,导致泡沫产生的条件仍然存在,楼市的风险正在提升,长远宜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以平稳楼价。
IMF另一驻港代表Andre Meier亦表示,今年是充满不明朗因素的一年,政府须密切监察本港楼市情况,避免楼价飈升,令市民难以负担,过往政府和金管局亦曾出招稳定楼市,相信有需要时,亦会作好准备。
人民银行上周扩大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区间至1%,Craig表示,此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其中重要一环,内地须开放资本帐,容许国际投资者到内地投资,开放资本帐首要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而目前中央以循序渐进方式开放人民币,就是避免大量热钱流入的风险。
评论:香港本地地产股最近面临的压力较重,一方面整体大市表现不佳,另一方面新政府换届之后,市场担心,楼市或成为首个整治目标,不过这样的担心似乎还是有些多余。从香港的本身来看,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较多,对住房的需求自然也会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将会更加明显。不能用过热来形容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只是在需求和供给上不能达到平衡,因此才会出现如此高价。
3、德PMI插水 经济火车头告急[注册开曼公司]
欧元区本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全线下跌,龙头德国的制造业PMI更由48.4急跌至46.3,创近3年最大跌幅,重挫外界对德国带动欧洲增长的期望,连同西班牙确认衰退,刺激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债息急升。
欧元区本月服务业及制造业PMI意外恶化,降至50以下收缩水平,前者按月跌1.3、至47.9,逊预期49.3;后者跌1.7,至34个月低位的46,逊预期48.1,令两者的综合指数跌至5个月低位的47.4,逊预期49.3,显示经济衰退机会增。
德国制造业PMI更急跌至46.3,是2009年7月以来最大跌幅,主因是欧债危机打击贸易伙伴需求,导致出口下跌。Markit分析师Chris Williamson指,德国向南欧国家的销售尤为疲弱,反映欧元区周边国家的困境已向核心国家蔓延。
德国央行亦表示,欧元区的疲弱需求打击德国经济复甦。央行指经济基础良好,但欠缺额外增长支持措施,制造业至今仍未重回去年夏季水平,而欧元区国家的订购仍持续疲弱。
此外,西班牙央行宣布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或收缩0.4%,连续两季萎缩,确认正式步入衰退。央行表示,由于需求疲弱,加上经济前景不明朗及欧债危机影响,导致西班牙陷入衰退。虽然政府估计本年经济将收缩1.7%,但央行较乐观,料收缩1.5%。
评论:德国的经济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其他欧元区的国家都面临着经济下滑的风险,作为欧元区经济领头羊的德国很难独善其身,只不过连火车头都开不动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又如何能有好的表现,如此一来,对全球经济将会带来的威胁更加令投资者不寒而栗了。
4、储局巨头暗示 无放水新招
美国联储局今日将进行一连两日的议息会议,会前副主席耶伦(Janet Yellen)表明,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如期6月结束后,不代表货币政策紧缩,但同时不认为有必要推出新措施。
分析指,基于不少外在因素,如欧债危机或全球经济放缓,均非储局控制范围之内,储局或有意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一切回归正常化。
耶伦前周演说仍对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全力支持,亦不排除进一步加推政策的可能,惟昨日言辞却转趋保守,指目前无意修改现行政策或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但政策收紧与否,是依据储局是否扩大资产规模,而非通过购买资产的流量。
属债王格罗斯(Bill Gross)口中储局「三巨头」的耶伦和纽约联储银行总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早前不约而同淡化储局将推第三轮宽松政策(QE3)以刺激经济的预期,只明言若经济情况有变,失去增长势头,才不排除有需要加推宽松措施,凸显储局目前的核心想法,是短期内无意加推刺激措施。
虽然美国经济恢复增长,劳工市场、零售销售及消费者信心已有所改善,惟目前8.2%的失业率仍未达到储局5%至6%的目标,有分析认为,鉴于存在不明朗因素,现时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储局只能保持现状,小心观察经济状况的转变。
评论: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形势并不乐观,如果美联储没有更多的经济此次政策,或者只是对形势的发展采取观望态度,那幺对整个经济后期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利。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以及就业市场,投资者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一旦失望,投资者的信心将会明显的受挫,对美股而言更是不利。
5、中移后市大行观望
中移动(941)刚公布的首季纯利欠缺惊喜,加上预期电讯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证券界虽然普遍维持中移动的投资评级及目标价,但对公司业务前景却多抱观望态度。
德银昨天发表报告指出,中移动首季度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MOU)及每分钟使用量平均收入双双下跌,反映市场竞争激烈,预期该公司EBITDA(除税息及折旧摊销前盈利)利润率未来将继续受压。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在电讯市场竞争加剧下,估计中移动利润率持续下滑,市占率亦可能逐渐被对手联通(762),以及中电信(728)抢占。
评论:中国电讯市场目前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中移动作为龙头,其地位的稳固很难被撼动,但是对公司的盈利增长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市场憧憬中移动今后能借助4G概念重新打造辉煌。
6、中央“子弹”多 经济放缓何足惧
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增长只有8.1%,创金融海啸后新低,令市场相当失望,更有意见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低处未算低,硬着陆风险正不断升温。但在应对经济下滑方面,其实中央手上仍有不少政策「子弹」可用,经济前景未必如外界所想般悲观。
出口、消费、投资,是中国经济的三头马车。但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解决,亦意味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经济短期内难见起色,因此在刺激出口之上,中国只是处于被动位置,暂时只能透过稳住人民币汇率、稳住出口企业和相关的就业。
至于消费方面,近年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09年增长15.5%、10年增长18.4%、今年首季度增长则是14.8%。既然短期内刺激出口、消费可做的不多,因此中央的着眼点,也就放在投资方面。虽然中央调控楼市,令投资增长受到影响,但今年首季度,内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达到20.9%,增长是三头马车中最快的、也是最有希望的。
近期中央在刺激投资方面,其实已经有一连串动作。据了解,今年2月底到3月初,中央已派员到北京、福建、广州、广西等地调研,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水路运输、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高速公路网等项目。其后不少基建项目,包括海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南京市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集中获批,显示基建投资已逐渐提速。
评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还在持续,而中央的淡定表现还是令投资者略显焦虑,在欧美经济增长受困,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均给经济的增长带来压力,但是政府在紧缩宽松方面却仍保持不变,即使有微调,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不过经济的整体表现还是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