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并不是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却声称能提供会计核数服务的公司,不但对持牌的执业会计师构成威胁,更为选用了这些低质素服务的企业带来种种问题。
过地铁站,经常会看到宣传提供簿记、税务和核数服务的公司广告,收费都便宜得令人咋舌。办公室的传真机亦充塞不少同类的宣传单张,收费亦同样低廉。
虽然法例规定只有执业会计师(持有执业证书的
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 才可以签署核数报告,但一众「会计公司」却声称可以低价提供相若服务。其中一间甚至在网站夸称可为客户节省「至少20%核数费」,由编制财务报表、填写税务报表以至签发核数师报告的全套服务,收费竟低至由二千港元起。
该公司表示「与多间中小型执业会计师事务所有密切合作关系,可运用对方的剩余人手以低于市价的收费接办核数工作。」
该公司更声称「质素」不成问题,因为所有核数师均是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工作受到严格监察。然而,多次致电该公司热线查询详情都不得要领,根本无人接听。
合资格的执业会计师都抱怨面对双重问题。首先,虽然冒牌「会计〔师〕公司」提供廉价簿记和税务服务不属违法,却引发市场出现恶性减价战,以致威胁持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空间。割喉式的竞争继而引发更大的问题,部分执业会计师与这些冒牌「会计〔师〕公司」合作,为其客户签署核数报告,但实际上没有按公会规定在核数程序中履行尽责调查的责任和工作。暗中拉线的「艇仔」本身是执业会计师的会计师行有限公司董事靳润芳忆述十多年前刚注册成为执业会计师时,有一位中
国内地的保险代理游说她代其签署客户的帐目,并且诱之以厚利。
「他通过电话招揽了一群客户,然后承诺为我安排每年超过一百万港元的「核数」业务。当时的确是一个非常吸引的建议。」
但当靳润芳知道与客户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便拒绝合作。她说:「他不让我接触客户,亦不可以索取客户的确认书,根本不可能按照公会的规定执行严格的核数程序。」
「他通过电话招揽了一群客户,然后承诺为我安排每年超过一百万港元的「核数」业务。当时的确是一个非常吸引的建议。」
靳润芳指出从事这种勾当的代理或中间人俗称「艇仔」,通常会向新注册的执业会计师招手,看准他们急于建立地位及客户群的心态。不过,甘心接受引诱赚取短期利益,无异于饮酖止渴。她表示:「一旦参与便是滥用权责,最终损害事业前途。你是否甘心沦为签名工具?」千夫所指靳润芳更提醒同业,执业会计师之间的消息流通很快,参与上述勾当的执业会计师会遭受其它同业
鄙视。
公会准则及监管执行总监乐志杰表示,倘若会员透过转介接办核数工作,需要自行证明与客户的关系是否符合专业准则,亦要证明与非专业会计师的业务关系并无违反专业操守标准。
乐志杰更指出执业会计师的核数工作若不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将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有可能遭吊销执业资格及取消专业资格。
他表示:「倘若实际工作不是由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处理,而执业会计师只负责签署核数报告中的核数师意见,并无执行适当的程序,公会将会对其采取纪律行动。」
身为公会中小型执业所顾问小组成员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华燊指出,不知情的客户肯定会受到冒牌「会计〔师〕公司」的平价收费所吸引,不过最后大多反而要花上更多时间及金钱,得不偿失。
因为若不是由执业会计师负责处理帐目,其它人并不熟悉现行的
会计准则及税务规定,在核数时错漏百出,所以客户最终需要另聘执业会计师重新处理有关帐目。
「冒牌的「会计〔师〕公司」或者能够处理一些基本会计工作,例如公司秘书及簿记服务,但并没有专业知识或能力处理核数工作,客户最后仍需要聘用执业会计师进行核数工作。」聘用冒牌「会计〔师〕公司」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罗君美解释,冒牌「会计〔师〕公司」赚钱之道,完全在于省略核数步骤— 有些甚至完全倚赖客户所提供的管理帐目而不加以核证。
如果冒牌「会计〔师〕公司」遗失或者不归还客户的文件纪录,后果亦不堪设想。靳润芳指出:「即使客户重新聘请执业会计师,亦难以重新进行核数工作,结果核数师报告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将会是持保留意见。况且,妥善保管公司的账册纪录是董事的责任。」
黄华燊表示有些情况更加复杂,同业之中有部分害群之马,受到赚快钱的引诱,深宵加班为冒牌「会计〔师〕公司」工作。他说:「我很怀疑他们经过整天工作之后,是否还有精神执行所有必要的核数程序。」
公会执行总监乐志杰指出,根据正式的核数程序,核数师要取得应聘书,当中须列明核数工作的所有条款及细则、采用正确的核数方法、一直与客户保持联系,并且持续监察及检讨所有工作。得不偿失会计师事务所总监潘俊华提出:「客户需了解聘用
的核数师有否切实执行必须的核数工作程序,尤其对收费极低廉的核数服务应该特别注意。」
他更提醒中小企,假若被发现已发布的财务报表有严重的错误陈述,中小企不但要接受税务局和有关监管机构的调查,更必须修改或重新发出财务报表,此举将严重损害公司声誉。
潘俊华提议公司管理人员对提供核数服务的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身份如有任何怀疑,应在香港会计师公会网站 www.hkicpa.org.hk 查阅该机构是否已在公会登记,亦可查证其工作人员是否香港会计师公会注册会员及持有执业证书。如有违规事件,应向公会举报。隐密的网络中小型会计师行指出冒牌「会计〔师〕公司」的网络日趋复杂,有多层中间代理人与一群会计师合作,会计师只负责签署帐目而未有执行正常的审查程序。
潘俊华亦表示,有关的服务网络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外人难以了解该等冒牌「会计〔师〕公司」向会计师转介的业务有多庞大。
根据《专业会计师条例》(香港法律第50章),非在香港会计师公会登记的执业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若在香港提供核数服务,属于违反该条例第42条,可遭刑事检控。
部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表示,虽然近年接获的投诉相当少,但相信未有举报的个案为数甚多。
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九年期间,公会共接获二十一宗有关违反《专业会计师条例》第42条的投诉。在二零零五年的八宗投诉之中,仅有一宗被定罪,罚款三千港元,由于罚款额偏低,似乎没有阻吓作用。其后一年有六宗投诉,亦只有一宗遭警方
发信警告。
乐志杰指出有关罪行有检控时效限制,如未能在事发后六个月内提出检控,警方将难以检控违规的冒牌「会计〔师〕公司」。此外,投诉人大多是匿名或未能充份与警方合作,使警方取证困难。
罗君美表示,曾于每星期收到至少一次冒牌「会计〔师〕公司」的广告,亲自向警方举报,但当局认为这些广告纯属「宣传手法」,警方对投诉只当作市场推广而拒绝受理。提高警觉公会每年对大约一百五十间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审核 (practice review),以确保核数工作的质素,以及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冒牌「会计〔师〕公司」同流合污。乐志杰指公会将会对怀疑与冒牌「会计〔师〕公司」合作或承接核数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展开调查。
为提高各界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公会计划推行宣传活动,提醒中小型企业及公众选用高质素的会计及核数服务的重要性,而公会的执业会计师就能提供有关服务。
潘俊华忧虑倘若冒牌「会计〔师〕公司」的问题继续蔓延,会对整个会计专业声誉构成重大的打
击。
本身经营执业会计师事务所的陈美宝亦认同有关当局必须正视目前已「达到刻不容缓的情况」。
她解释:「假若未能坚守真实中肯与公平的会计原则,将严重损害
香港政府的税务收入,尤其是当错误计算报税表,问题会更加严重。」况且,银行亦可能会基于冒牌「会计〔师〕公司」所编制的不正确及不全面的财务报表及核数报告而向本来不合
资格的企业批出贷款。
她补充:「高质素的会计及核数服务对维持香港金融体系稳定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