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网站正式发布消息: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一句话激起轩然大波。7月29日,A股低开低走,[萨摩亚注册公司]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其实,审计署此举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审计是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审计署后“亲自交办的”。
2009年以来快速膨胀的政府性债务,成为分析中国经济绕不开的话题。潜在的债务风险是境外对冲基金看空中国的重要理由。决策者一直希望能“摸清底数”。2011年3月至5月,审计署全面摸底截至2010年末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时隔两年,为什么有必要再次进行全面审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俊伟称,2011年的审计公告发布后,很多金融机构认为,审计得出的债务规模与自己的测算相比,范围偏窄、数额偏小。后续跟踪审计的抽查也不能反映债务全貌。与2011年的审计相比,此次覆盖的政府级别和政府性债务确认范围均有所扩大。一位地方审计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轮审计在省、市、县政府之外,增加了中央和乡镇,“最高到中央一级,最低至乡镇一级”。时间范围则覆盖2011年至2013年6月底的债务情况。
7月27日至28日,从审计署到驻各地特派办、省审计厅、市县审计局的全系统人员,参加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视频培训会议。一位参会者告诉财新记者,国家审计署将出800人,18个审计署特派办出2400人,加上地方审计机关,本次可能组织共8万人参与审计。
财新记者获悉,8月1日开始各地审计人员陆续进点。这次审计仍采取“上审下”加“交叉审计”的方式,特派办负责省级和省会城市,省审计厅负责各地市,市审计局负责县级,县审计局审计乡镇,然后逐级汇总,中央一级由审计署负责。山东省某市审计局人士说,(他们被)要求10月中旬前出报告,上报国家审计署,10月底前向国务院汇报。
张俊伟认为,这次对全国政府性债务搞摸底调查,很可能是为下一步改革作铺垫,“要搞财政改革、加强债务管理,如果债务的规模、期限、结构都没有很清晰地了解,很难出台好的政策”。
审计范围扩大
与2011年相比,新一轮政府性债务审计,政府性债务确认范围有所扩大,除了检查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救助责任三类债务同口径增长的变化情况,还将覆盖通过新的举债主体和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
财新记者获悉,新举债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通过融资租赁、集资、回购(BT)、垫资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新的方式形成,用于非市场化方式运营的公益性项目,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及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提供担保的其他相关债务。
上一轮全国审计仅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需要承担救助责任的三类债务。但去年末审计署在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的跟踪审计中,发现主要问题之一是,一些地方通过信托、融资租赁、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现象突出,[注册卢森堡公司]这些方式隐蔽性强、不易监管,且筹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蕴含新的风险隐患。
张俊伟认为,由于《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就通过融资平台等其他制度性安排融资,结果脱离了有效监管,倒不如完善债务统计,使债务能够处在阳光之下,加强监督。
张俊伟说,BT是很典型的“先建设、后付款”模式,在签合同、建设时,政府并不需要负债。此外,地方政府对建设企业的拖欠也比较多,很多施工单位搞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垫资。这些负债与一般所说的“先借钱、后建设”形成的债务不一样,但实质上都是政府债务。
新举债主体形成的债务则包括两类,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二是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不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通过举借、融资租赁、集资、回购、垫资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方式形成的,用于公益性项目,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及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提供担保的其他相关债务。
张俊伟称,2010年前后,由于监管部门收紧融资平台贷款,有些政府就开始依托国有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即政府拉着国有企业出面贷款,政府以后用收费来还。
财政部驻深圳财政监察专员办在债务专项检查中发现,国有企业融资建设公益性项目、政府无担保无承诺的情况,虽然表面上与政府无直接联系,但政府作为企业的惟一股东,实际上仍存在资源特殊配置等潜在兜底责任。
此外,新一轮审计覆盖的政府层级扩大至乡镇。审计涉及的主要单位包括财政管理办公室、经济管理指导站、乡镇卫生院、防疫保健站等,经济发达地区还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等其他债务单位。
张俊伟认为,把乡镇债务加进来有利于获得全面情况,很多乡镇也搞土地财政、债务借贷,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的乡镇,搞基础设施建设很多。
安徽一位市级财政局人士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卢森堡公司注册],现在乡财都是县管,乡镇自行举债的应该不多。过去几年也一直在化债,义务教育债的化债结束了,乡村垫交税费债务也剩没多少了,还有的应该是医院、交通方面的,“但问题是乡镇财务管理情况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