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预计全行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达到6.7万亿元的规模。同时,这部分融资需求将带来存款派生、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业务转型的契机。数据显示,2012年,[注册新加坡公司]16家上市银行与供应链金融相关且属于表外业务的承兑汇票、开出信用证、开出保函的规模,合计占上市银行信贷规模的19.5%,地位日趋显著。
马云给金融业的“搅局”,在包括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微博)等在内银行大佬看来,是对银行传统业务模式的“颠覆”。这也加速了银行业向互联网金融发起的挑战作出快速反应,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近期以来,陆续有银行专门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7月2日,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发布《全球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及银行业对策》。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终端市场增长,供应链上中小型经销商集群会继续扩大,融资难问题会更突出,更需供应链金融方式为经销商融资;中国企业将更多采用供应链金融作为提高流动资金效率的手段而非单纯融资工具。而这些因素,将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改进业务的重要根据。
在此之前,平安银行等机构也发布2012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认为,尽管国内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体环境已相当具备,发展前景广阔: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上下游社区规模大,并且合作稳定;同时,在上下游开展合作共赢方面,大部分企业已形成共识。75%的受访企业认为公司建立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需合作共赢;同时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上都希望与供应链合作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
银行抢占供应链金融
事实上,“搅局”者除马云外,还大有人在。[新加坡公司注册]几日前,有消息称,测试中的京东供应链金融大约已累计放款几十亿元。同日,京东商城创始人、CEO刘强东(微博) 声称,京东已经成立了金融集团,除了针对自营平台的供应商,未来还会扩大到POP开放平台。未来京东会将金融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暗流涌动的还有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公司等。
某券商分析人士对记者称,互联网金融刺激着银行改变传统的“点对点”开发客户的业务方式,加速转变单纯依靠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模式。供应链金融更注重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将催生信用等多种以往不愿接受的创新贷款方式。
目前,以民生、平安为代表的各大银行均在供应链金融上持续发力。还有银行看到了供应链金融的另一个方向——平台化。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称,“平台金融”不仅实现了产品的网银化、营销的网络化、服务的在线化,同时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实时可视度,构筑了多个行业“1+N”供应链客户无缝对接、信息实时共享的电子作业平台。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也不断在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图将广发银行打造成为一个服务客户的优质平台。
分析人士认为,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注册公司]仍需要信息设备、大数据等技术方面的支持。而这也将给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服务商以及设备供应商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