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发泡饭盒正式解禁,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一次性发泡饭盒可以回收再利用。不过近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发泡饭盒由于回收麻烦、回收利润低等问题,废品回收站、生产企业都不愿意回收,仍旧当做生活垃圾,[注册香港公司费用]通过压缩填埋的方式被处理,进而污染土地和地下水。10多年前,发泡饭盒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被禁,如今“白色污染”是否又要卷土重来?
餐饮行业
发泡饭盒很受快餐店欢迎
发泡饭盒解禁将满两个月,记者随机走访了海印桥南、五羊新城、麓景路等地,发现每天早餐、午餐时,各大快餐店、街边大排档都人头涌涌,而在这些店铺旁边或者写字楼的垃圾桶中均能看见发泡饭盒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发泡饭盒在不同档次的餐饮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像在广州酒家、稻香等中高档饭店,找不到发泡饭盒的踪影。这些饭店服务员表示,发泡饭盒与饭店的形象不符,且有易损坏、不能装汤、不能循环利用等缺点。相比之下,使用造价更高的塑料饭盒更环保,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并多次使用,许多顾客也形成了环保的习惯。而在一些中档饭店会提供发泡饭盒和塑料饭盒两种给顾客选择,服务员介绍,选择加钱使用塑料饭盒的顾客相对还是更多些。解禁以后,这些饭店都表示影响不是很大,顾客已经形成一定的消费生活习惯,并没有特别增加发泡饭盒的使用。
快餐店、早餐店、夜宵档等餐饮店则长期占据发泡饭盒主流市场。这些餐饮店提供食物价格较便宜,利润低,基本上都采用发泡饭盒打包或外送。[香港公司做账报税]在海印桥南站附近的一家早餐店,每天为来往车站的人准备早餐。老板娘估算一下,一天估计会用掉100个发泡饭盒,装盛炒粉、肠粉等。“每盒炒粉卖2.5元,当然只可能用便宜的发泡饭盒了,如果用塑料饭盒装,成本就要六七毛钱,肯定是亏本的。发泡饭盒是不会回收的,一般用完直接扔进垃圾桶。”她坦言,“也希望发泡饭盒可以回收,可以挽回一些收益,但废品回收站从来不收发泡饭盒。”
废品回收站
发泡饭盒免费送也不要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内各级废品回收点,了解到一次性发泡饭盒的回收处理存在不少难题。利润低,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吸油导致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严重等,是无人愿意回收发泡餐具的主要原因。
在麓景路从事街边废品回收多年的刘大姐告诉记者,回收白色发泡饭盒的难度很大,体积大占位置,食物残渣让饭盒变得很脏。“发泡饭盒免费送给我也不要,因为废品回收站几乎都不要,”刘大姐说。她还向记者透露,“即使废品站要,发泡饭盒的利润也很低,一般是以2~3毛/斤回收,卖给废品站的价钱也仅4~5毛/斤。
记者在赤岗北路的便民回收站处了解到,白色发泡饭盒也是没有人愿意回收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阿姨表示,“发泡饭盒卖不了钱,当然不回收了。”她坦言,发泡做的箱子才有人回收,回收价约是1.5元/斤,而其他非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价也在1.2元/斤左右。
垃圾中转站
不会对发泡饭盒进行分类
在广州市越秀区做环卫工长达十多年的朱姨告诉记者,清理垃圾桶时,一次性发泡餐具比较多,饮食店基本是一袋袋的扔进垃圾桶内,在她负责的村前街道内,设置了五个垃圾桶,每天早餐时间过后,白色发泡饭盒就会挤满一至两个垃圾桶。
记者走访麓景路垃圾转运站时看见,送到中转站的发泡饭盒并没有进行分类,是与其它生活垃圾一起送过来的。站内负责人钟先生表示,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生活垃圾运到这里进行压缩,之后会由上一级的垃圾处理部门来这里把这些垃圾运走。他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不少的白色发泡饭盒被送到此处进行压缩,一般情况下,这些垃圾会被拿去填埋。”
随后,记者在海珠区赤沙垃圾中转站也发现同样的情况,白色发泡饭盒送到中转站前,并没有进行过分类,是与其它生活垃圾一起进行压缩后,被送去白云区太和的垃圾填埋场。站场负责人路先生表示,“这些发泡饭盒都是无法回收的,只有塑料饭盒等环保饭盒才可以运到回收站,回收再利用。”
路先生还说,目前,垃圾中转站收到的饭盒占垃圾总数大概不到1%。饭盒其实很轻,这里每天处理的发泡饭盒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广东商学院,每天不到0.5吨,而每天送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总吨数有五六十吨。而在海珠区,垃圾中转站有17个。“一直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处理白色发泡饭盒的,除非以后建立体系了,需要进行分类,但这些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来支持。目前条件仍不成熟。”
据了解,2001年4月23日,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其中一条理由是“发泡塑料餐具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生产厂家
回收增加成本从没回收过
记者还从广州一些生产发泡饭盒的厂家了解到[如何注册香港公司],发泡饭盒的年产量很大,但一直没有回收发泡饭盒的惯例。健兴达发泡厂是一家生产发泡饭盒的工厂,其员工介绍,工厂专门生产供应广州本地的餐具,每年生产发泡饭盒超亿个。她坦言,“相比之下,塑料饭盒和其它饭盒的生产则少得多。发泡饭盒制价便宜,很受中小餐馆欢迎。不过工厂并不会回收这些发泡饭盒,往年并没有回收的惯例,回收的体系也不存在。除非是一些胶制饭盒才可能回收,但是很少有回收的先例,一则胶制饭盒成本高,工厂很少生产,二则如要回收,饭盒的成本也要增加,工厂和合作商都没有什么利润。”
另一家制作发泡饭盒的雄辉快餐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Mary以商业机密为由,并不愿透露每年生产发泡饭盒的产量,只是表示与都城快餐等多家连锁店有合作,产量十分可观。Mary表示,“发泡饭盒较其它饭盒产量、订单更多,更受欢迎,但我们从来没有回收过发泡饭盒,发泡饭盒造价本来就低,回收处理反而会增加成本。”
专家建议
收取污染治理费用于建立回收体系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认为,“发改委虽然名义上把发泡餐具解禁,但质监部门和环保部门至今仍未发表相关意见,也没有出台与发泡饭盒相关的技术文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生产企业其实涉嫌违法。”据了解,目前国内发泡餐具每年的消费量大约是150亿个左右。
董金狮分析,目前,全国有110家生产发泡饭盒的企业,广东省约有40家,但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单是发泡餐盒的年产量就达到60亿~70亿个,但这些发泡饭盒的合格率仅有两成。他表示,“广东一直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要求回收发泡饭盒,也没有安排监管部门。”
既然要解禁发泡餐具,董金狮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规条,建立切实可行的回收机制,可参考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按照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董金狮还建议,需尽快明确发泡饭盒废弃回收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