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拥堵、景区游客爆棚、酒店爆满,黄金周汹涌的客流虽对基础设施造成“难以招架”的压力,但其展示出的巨大消费需求却在“疲弱”的经济背景下格外显眼。专家认为,今年“双节”旅游需求逆势“井喷”透露我国消费仍有巨大潜力,[香港公司做账报税]同时也反映出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常态化;巨大的客流和需求集中释放,给交通运输和景区带来明显压力,高速公路成停车场、铁路一票难求、景区停止售票等现象的发生不仅消耗了民众的“幸福感”,也对未来如何设计、管理和满足拉动经济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全国普及“杭州模式”
中秋国庆连放、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景区门票降价……这些对于旅游利好政策的推行,加速了今年旅游消费的增长。不过,大部分著名景区依旧高高在上的门票价格成为了不少游客诟病的问题之一。
全国假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处处人满为患,景区接待量压力空前。其中,南京中山陵接待量为最佳接待量的10倍,厦门鼓浪屿接待量为最佳接待量的9倍,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敦煌莫高窟等接待量为最佳接待量的5倍。
面对呈井喷现象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杭州模式”的崛起,或许能在经营管理上给那些正在寻找出路的景区一点启示。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已10年,没有“门票经济”,还免费发放凉茶、赠送馒头。虽然免票吸引了大量的客流,贴心周到的服务却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没有“门票经济”,如何实现旅游收入?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西湖免门票并非损失,而是以退为进。西湖人有“241算法”之说,意即游客在杭州停留24小时,其年旅游综合收入将增加100亿元。通过景点的让利,谋得了整座城市的发展,不失为一桩划算的买卖。
旅游服务多点人性化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截至10月6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38.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2%;收入16073.29万元,同比增长19.47%。
虽然游客的激增为旅游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增长,但景区旅游服务质量还远跟不上游客的需求。陕西华山发生捅伤游客事件、九寨沟购票通道拥堵至高速公路、多数原生态景区没有公共卫生间等问题都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目前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配套服务质量依然是一个短板。
[如何注册香港公司]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宣传处处长陈志强表示,“十一”期间,不少市属公园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峰值,但由于事先推出相应的服务举措,各公园未出现问题事件,确保了游客的出游体验。
在旅游专家看来,旅游服务质量是城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展现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地方文化、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的最有效方式。只有在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做到高质量水平才能赢得游客的信赖与口碑。他认为,要想提高旅游区服务质量主要是从“软服务”和“硬服务”着手。软服务是指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硬服务”指的是景区内外的景区基础设施配备。
走马观花变个性游
实际上,许多来北京旅游的客人并非第一次来京,但是故地重游依然选择故宫、颐和园等传统观光游线路。不少游客表示,希望到北京感受更深层次更具品质的旅游体验,但目前对北京旅游的了解仍是“长城、故宫、秀水、烤鸭”。实际上,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国内多个旅游城市。一方面,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深度化;另一方面,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旧单一、旅游产品局限于观光游。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认为,大众游主要包括度假、休闲、观光等不同形式,业内的精力主要在于以景区为代表的观光游,对休闲游发展的重视还不够,相关企业对休闲游的投入也显不足,这就造成城市的旅游方式比较单一。
在讲到国外旅游型城市的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刘德谦说,新加坡的圣淘沙景区值得借鉴。该综合性景区包括观光游览、文娱活动、4D电影、小动物园等各种观光、休闲元素,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加之餐饮等配套设施成熟齐全,异地游客在一个景区中可满足各种消费需求。而国内很多城市的旅游资源相对分散,景区功能、文化等元素相对单一,这无疑增加了同一城市景点景区之间的人员流动性,从而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
恢复“五一”长假解压
当初为缓解旅游景区压力而废止“五一”长假,如今为了避免扎堆出游,又有人提出恢复。当年“五一”黄金周被废止时,相关部门所给出的理由就是“给旅游景区造成的压力过大”,但在取消后,“十一”长假过分扎堆出行,给交通、环境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对于“五一”长假应当恢复的呼声再度出现。
“现在来看,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决定似乎是个错误,如今景点‘爆棚’、道路拥堵是在给当初的决定买单。”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认为,多年来,公众已经习惯于“五一”、“十一”出去转转,春节回家看看的出行模式,取消“五一”黄金周使出去转转的时间一下被减少一半,必然会造成“十一”各地景点的拥堵。在洪涛看来,无论是民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刺激消费的必要性,目前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不存在什么阻力,惟一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对过去的决定及时进行修改。
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提议,乍一听显然十分诱人,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恢复“五一”黄金周是否能对“爆棚”的旅游景点真正起到分流“泄洪”的作用还值得商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提醒,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恢复“五一”黄金周,吸引人们出游,将会对大量绿植造成破坏,在恢复长假的同时,也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带薪休假不再“被放弃”
明知长假期间出游时景点人多得摩肩接踵,可很多人依然不得不挤在“十一”长假去成为人海中的一分子,仅靠再增加一个长假显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然而带薪休假屡屡遇阻也让公众对自由出行望梅止渴。
“单位没说不让休,可是但凡请了年假的,自己手里的项目都要给别人跟进,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倘若要是项目结束休个假再回来,新一批好项目又没份儿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从事商品房销售的任娜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年假,据了解,目前,除了机关事业单位有年假、学校有寒暑假以外,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与私人小单位的带薪休假十分困难。对于一些从事计件工作的职工来说,更加无力与单位争取带薪休假,这导致职工不敢向领导开口请假,大多在无数个“被加班”中白白失去了带薪休假的权利。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闯认为,[香港公司年审]由于劳动监察部门执法不严,员工与企业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等,虽然很多企业并非明文规定不让休年假,但是员工却无奈放弃自己休年假的权利,因此希望外出旅游的员工只能在长假扎堆出游,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个问题要解决只有两种途径,要么是经济手段,对于不休假的员工多倍补偿;要么就是行政手段,强制监督企业安排职工休假。”洪涛分析表示。
实现“8+X”超长休假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白领希望通过“8+X”方式休假,也就是在8天长假同时向单位申请再休年假,从而实现错峰出行的目的。
北京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打算将年假和“十一”长假一起休,假期前三天看望父母,后面再集中出游,既享受到了秋日的美景,又能避开最高峰,但单位却表示不能批复这样的连续休假。
刘闯告诉记者,白领何时休带薪年假、婚假,能否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一起休,在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是一个空白。按照《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就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因为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所以如果把长假和年假、婚假连起来休,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而员工连续休假显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进度,不被多少企业所接受。
“是否能连续休假需要职工和企业进行协商,如果单位批准‘8+X’的休假模式,职工可以选择在长假的最后两天外出,直到自己全部假期用完再回去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扎堆,但单位不允许的做法也并不违法。”刘闯说。
有专家认为,因为大多数父母希望带着孩子出游,因此适当在寒暑假增加法定假日,可以将人们的出游计划分割成为“亲子游”和“小夫妻游”两种,从而减少“十一”长假期间景点“爆棚”现象。
中国人假期少是每个国人能切身感受到的,中国属于带薪假期和法定假日天数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在加拿大,员工工作20-25年后,公司会为员工提供每年长达6周的假期。 一些专家认为,需求的集中释放是造成基础设施难以承受的最根本原因,旅游等消费需求释放常态化有利于拉动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如果过于集中难免会造成供需矛盾。
节假日设消费免税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最近透露,商务部正与有关部门协商,实施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推动流通领域税收的减免。对此,很多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在国庆长假期间设立“消费免税日”,以此来更好地拉动内需。
“目前商家的促消费策略一般是促销降价,这属于企业行为,让利部分需要由企业来承担。这两年来零售行业利润走低,企业对促销的积极性不如从前,促销的力度和周期也变得十分谨慎。不过,如果以设立免税日或是减少税收的方式来降价,刺激消费的效果远远会好于促销,因为这是政府在让利,消费者和企业都可以相应地减少负担。”一位零售从业人员对记者说。
事实上,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消费免税日已经设立多年。在美国,每年一部分州会拿出两三天甚至十几天设为免税日,在这期间,购买服饰、节能用品和学校用具等生活用品达到一定额度后,就可免交所在州的销售税。8月一般是美国家长为孩子置办开学用品的时间。据统计,美国家庭每年花在开学用品上的支出高达一二百亿美元。如果能在8月份的免税日期间购买这部分用品,显然能节省很大一笔钱。
另外,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我国需要完善扩大消费政策的支持方式,对于那些以前是奢侈品、现在已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的商品,要在新一轮消费税调整中逐步调低消费税税率,或者不再征收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