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是个机会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严重,发展的成本逐步提升,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毛里求斯公司注册服务]依靠科技和产业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为此,我们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作为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他参与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关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参与“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研究,而且曾经走进中南海,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

投资难以支撑经济

《21世纪》: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目标的背景是什么?

冯飞:中国经济出现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长期趋势,这个趋势在时间上存在争论,是现在出现还是“十三五”或者再往后,但是潜在增长速度下降的判断没有问题,经济增长靠投资很难进一步支撑下去。

我们做过测算,目前中国增量投资的产出率,和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大致相同。支撑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投资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投资效率明显下降,每单位GDP增长所需要资本增量,与1995年相比增长近三倍。

经济再靠投资来支撑,一方面就是投资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投资所积累的金融和财政风险越来越大,这种方式很难再支撑下去。

中国需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方面的一个转变,也就是说从依靠投资的增长,要转到一个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以提高经济效率增长的质量为核心的方式的转变。

《21世纪》:伴随着经济和社会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严重,发展的成本逐步提升,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的比较优势是否还存在?

冯飞:我们既有的比较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产业的竞争力,现在看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要快。

前段时间我们对某省调查,过去5年这个省的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速度15%,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为8%,只有前者一半。

横向来看,中国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在全球是最高的,但是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更快,“十二五”提出“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现在后一个同步比较难。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产业发展。

劳动力成本上涨面临着长期压力,主要是“两个拐点”的集中出现,一是刘易斯拐点,普通劳动者供给短缺,这个拐点在2004年已经出现了。第二个是人口红利拐点,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有可能出现在明年。这两个拐点的时间差是9年。[注册巴哈马公司服务]

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当中,都碰到与我国类似的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但是这两个拐点相差时间,日本三十年,韩国四十年。

经济与科技“两张皮”

《21世纪》: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科技体制改革,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冯飞: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我们讲了多年产学研紧密结合,但实际上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不断的在讲,但问题始终存在。

《21世纪》:大会也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如何解决经费投入效率的问题?

冯飞:科技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政府科研经费管理和分配上如何能高效。科研经费,现在是分散在很多政府部门,包括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很多部门上都掌握着,而且在科技工作不同环节,有的是在研发,有的在产业化,造成很多科技资源难以形成合力。钱花了不少,但过于分散。对科研承担单位来讲,同一项目可向不同部门要钱,科技资源没很好的应用,所以科技体制改革,要把政府的钱花的更有效。

工业革命的机会

《21世纪》:最近很热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话题,您怎么看?

冯飞:目前要做判断,说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端倪更合适,这个影响可能是逐渐升华,在未来若干年才会体现出来。像美国的制造业回归,现在主要的因素还不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在于技术因素,而是制造业成本。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成本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这种缩小的幅度超出预期,主要是中国的国内因素造成的,比如刚才讲的人力成本上涨。

第二个方面就是美国的低价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价格比其他国家都低很多,甚至是我们天然气价格的1/7,形成的全球能源价格洼地。

第三是美国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目前造成美国制造业回流,制造业开始复苏苗头。主要还是这些因素。

《21世纪》:制造业回流目前看来还是欧美本土企业的回流,以后会变成中国的企业也跑到美国去吗?[香港公司做帐审计说明书服务]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就是就地化生产。比如说数字化制造所带来的便利,贴近消费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市场需求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会影响到产业竞争力非常核心的问题,所以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回流到市场范围大、市场需求多层次比较突出的一些地区,实际中国也具备特点,中国13亿人口大市场太诱人,同时呈现个人化的特点。

因为中国如果说整个经济发展转为内需主导,我想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当中可能就地化生产,对中国来讲可能反而是一个机遇。

但是也存在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分散决策,包括生产的分散化和决策的分散化,这是非常关键的。

相对于未来的分散决策,目前中国的政府集中决策,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前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所以最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