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月27日国内主要财经媒体头版要闻精选
【中国证券报】
央行再启逆回购,降准或接踵而至[香港公司做账报税]
在6月中旬以来市场资金面显著趋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26日发布公告称,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于公开市场开展9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操作期限为14天,中标利率为4.20%。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逆回购操作时效有限,央行再次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由于今年以来央行均采取“先逆回购再降准”方式,这种政策组合可能再次出现。
两部门研究住房公积金投资获实质性进展
在26日举行的2012年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江向阳表示,证监会支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机构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证监会与住建部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公积金投资运营研究取得实质进展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江向阳昨日在“2012陆家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证监会正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的投资运营,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江向阳表示,在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入市的问题上,证监会主要是配合有关部门发挥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做好衔接。在总体政策上,证监会支持推动社保基金、保险机构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
950亿逆回购难解资金旱情
面对季末银行体系资金面继续紧张,昨日央行开展了950亿元逆回购“纾困”,但依旧未彻底改变资金面紧张预期,市场预期存款准备金率将于7月迎来下调窗口。时隔近两个月,央行昨日再度开展逆回购,期限14天,中标利率为4.20%,尽管950亿的操作量较5月份增加近3倍,但仍低于市场预期。
10万亿债务“鲠喉”,地方自行发债大门开了又关
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拟恢复现行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的规定,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地方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紧张背景下,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否会放开成为此次预算法修订的一大焦点。
【证券日报】
人大审议基金法修订案,私募将转正公募放宽管制
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草案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调整范围,规定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这意味着在中国一直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私募基金,其成立与运作将有法可依。
今年37家IPO企业折戟于发审环节
截至6月22日,证监会最新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7家拟上市企业相继终止审查,栽倒在发审会门口。其中27家企业冲刺创业板“折戟”,占比73%。业内人士表示,自2月1日实行预披露新政以来,效果明显。无论是担任保荐的券商及相关中介机构,还是上市公司,均感到新政的压力。仅2月、3月分别有12家、6家拟IPO企业,或被终止审查或主动撤回申请,若依旧想抱着侥幸心理闯关将自毁信誉,丧失公信力。
[如何注册香港公司]上半年35家公司变更50个募投项目,涉资109亿元
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情况历来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有35家公司变更了50个募投项目。资金方面的数据表明,在2012年变更的50个募投项目中,变更之前涉及的资金总额约为45亿元,而变更之后涉及的资金总额却高达约109亿元,为变更之前的2.4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是同时变更了多个募投项目。
【证券时报】
证监会正抓紧研究城商行上市要求
证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江向阳昨日表示,只要符合上市条件,证监会对各类企业,包括商业银行总体持积极支持态度。但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上市工作有其特殊性,为防止风险传递,促进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目前证监会正会同包括银监会在内的有关方面,抓紧研究城商行发行上市的有关要求,主要是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在有关政策明确后,将进一步推动城商行发行工作,但目前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基金由核准制改注册制,私募基金纳入监管
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记者获悉,修订草案首次从立法层面将私募基金纳入了监管范围,引入理事会型和无限责任型基金,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修改完善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规定,适当降低持有人大会门槛,明确私募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证券或者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等其他证券。
广东打造金融强省,支持广深错位发展
6月26日,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在琶洲广交会会馆举行。与此同时,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也在广交会馆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支柱地位,争取到2015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8%;会议还提出增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的能级,支持广州、深圳错位发展。
我国拟立法禁止地方政府举债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6日上午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
财政部重申绝不收“过头税”
在各地税收收入增幅回落情况下,“过头税”问题显然已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国税总局局长肖捷本月中旬在山西调研时明令不收“过头税”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再次要求各地“绝不收‘过头税’”。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
预算法修正案二审重申地方不得自行发债[香港公司年审]
昨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的二审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二审草案同时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的公开。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公开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预算法修订拟“尘封”地方自主发债
昨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在会上表示,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地方应严格遵循编制预算不列赤字的原则,对地方债务应从严规范。
两中药注射液陷危机,召回监管有机制无执行
昨日(6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通告,提醒关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问题。药监局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特殊人群和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上述两个品种均属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突出且较为相似,严重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比较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南“越雷池”半步
自从本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执行“认房又认贷”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购买第二套房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河南改变这项政策,可谓从根本上出现了一条与中央政策相悖的地方措施,但是,河南强调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三大新区明确分工,广东定标金融强省
广东召开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探索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同时对前海、横琴、南沙三大新区明确分工,提出要以此为平台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行逆回购或达2000亿,7月迎降准敏感期
若加上市场传言的定向逆回购,央行6月26日的逆回购可能向市场注入了2000亿元资金,相当于一次降准释放资金量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