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何东8日表示,[注册汶莱公司]在中国没有业务的跨国企业逐渐开始在香港选择发行人民币债券。
“这些企业主要是出于成本效率的角度考虑发售人民币债,然后再进行掉期交易,”他向财新记者表示,过去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发债方主要是中国企业以及一部分在中国有业务的跨国企业,但现在发债主体的多元化正在增加。
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项目组织的人民币国际化论坛上介绍,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香港人民币结算平台有194家银行参与,比2011年增加了4%,其中外国银行和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有170家。
对于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上的利润,他表示并没有确切数据,但目前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和在这一领域扩张的兴趣应是利润的体现。
谈及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重要性,何东在论坛上表示,离岸市场可将货币风险与国家风险分离,在法律体系、会计准则等方面带来更多便利因素,以及将运营风险多样化。
他指出,[注册安圭拉公司]从中国流出的人民币主要来源包括中国企业进口支付的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银行向海外企业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与外国中央银行所做的货币互换。而流入中国的人民币来源则包括:外国进口中国商品所支付的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的外国直接投资、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资金回流、外国央行和商业银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对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投资。
目前人民离岸市场包括香港、伦敦、芝加哥等。[注册加拿大公司]何东表示香港发挥的将是离岸中枢的作用,且香港保持目前的支付体系处于领先地位、香港的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中英双语服务将使香港继续保持目前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