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后,4月经济数据再次令人颇感意外。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比3月回落2.6个百分点,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速为0.35%,是2011年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同时公布的消费数据和前一日公布的出口数据也均低于市场预期。[注册马绍尔公司费用]只有通胀如预期那般,小幅回落至3.4%。
数据公布后,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胀逐渐消退,为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疲软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动摇决策者此前的信心,进一步政策放松可期。
但央行对通胀的担忧明显高于增长。数据公布前一日,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仍然较多,有望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落态势,但并不稳定,对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也需关注。“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物价对需求扩张的反应较之前更为敏感。一旦需求扩张,潜在的涨价动力就可能重新显现。”
继续筑底
4月数据中最出人意料的是工业增加值的表现。同比9.3%的增速是2009年5月以来首次落入个位数增长区间,回落的趋势也与市场预期的反弹相悖。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财新记者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出口、消费低于预期,轻工业加速下滑,而由于房地产投资受到抑制,重工业也在回落。4月轻工业增加值增速大降3.6个百分点至10.3%,重工业增速则回落2.3个百分点至8.9%,持续低于工业总体增速。[马绍尔公司注册流程]
4月当月出口1632.5亿美元,同比增4.9%,低于财新传媒(微博)经济学家调查均值4.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4.1%,较3月回落1.1个百分点,也低于预期1.3个百分点。
不过,更能体现趋势变化的季节调整后数据,4月出口环比增9.4%,连续两月维持较高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13%,显示消费仍保持稳健。
固定资产投资中,4月房地产投资继续下滑,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不过政府投资正在加速。4月中央项目投资降幅有所收窄,投资资金来源中,预算内资金增速再度攀升3.8个百分点至28.7%,显示政府希望通过投资进度加快来提振经济。
此前数日公布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中,3月政府存款减少3726.31亿元,较往年明显加大,显示财政资金拨付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土地数据中,基础设施用地同比增加1.6倍,亦显示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认为,投资有望企稳,二季度可能探明增长底部。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财新记者表示,在需求放缓之外,工业增速下滑也与企业去库存压力增加有关,“如果企业发现销售不好,就会降低库存,同时减少生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说,未来几个月,由于通胀预期趋淡,去库存还会继续。[马绍尔公司介绍]
此外,今年中央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力度有所加大。根据发改委公布的一季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完成情况相对较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重工业的增速。
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根据人社部数据,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却有所加剧。莫尼塔宏观分析师乔永远认为,这解释了过去一个季度以来政策对于放缓的容忍度提高的原因。由于政策容忍度提高,经济筑底时点可能明显偏后。
通胀难驯
4月CPI如市场预期般出现回落,但通胀压力并未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3.4%,较3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与此前财新传媒经济学家调查的预测均值一致。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是4月CPI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20个百分点,较3月分别回落0.5个和0.19个百分点。
央行对物价走势仍持谨慎态度。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随着物价形势有所缓和,前期部分被抑制的商品价格可能再次上涨。虽然短期内CPI同比涨幅有可能继续保持趋缓态势,但这也与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因此需更多关注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涨幅。
在食品环比下降0.9%的带动下,4月CPI环比下降0.1%,不过,考虑到3月CPI曾背离环比下降的季节趋势,上涨0.2%,4月的环比下降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物价拐点出现。
4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增速较3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由3月的环比持平跃升至上涨0.5%。CPI涵盖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之外的其他七大类商品价格环比均出现上涨,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三大类价格,环比分别增长0.6%、0.5%和0.4%,均处于高位。
即使环比出现下降的蔬菜价格,也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据商务部监测,4月最后一周,18种蔬菜批发价连降五周后回升,比前一周上涨2.4%。5月第一周蔬菜价格与前一周持平,而叶类蔬菜价格继续走高,芹菜、大白菜和圆白菜价格分别上涨12.8%、7.1%和6.7%。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4月鲜菜环比下降5.8%,但同比涨幅高达27.8%,高出3月7.3个百分点,显示价格回落明显慢于去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4月3.4%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6个百分点。包含去年年中价格高涨的翘尾因素,在同比涨幅的贡献仅占53%,亦显示当前物价上涨动力未减。
此外,近期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均将举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听证会。部分地方对居民用水及天然气等也在调整价格方案。这些调整可能将使得年内物价涨幅下行的速度有所趋缓。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在刘易斯拐点逐步到来、国内劳动力供给趋紧的大背景下,劳动较为密集的农产品、服务业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仍存在趋势性的上涨动力。一旦需求扩张,潜在的涨价动力就可能重新显现。
有限放松
疲弱的增长数据让部分研究人士改变了对政策的预期。
汪涛对财新记者称,4月的数据让她有点改变看法。在房地产下滑、出口萎靡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考虑加码一些政策,“还得从‘十二五’重点工程,保障房建设,与民生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方面着手。”
彭文生则表示,货币政策调整的迫切性有所增加,一方面,降低存准率,放松流动性,让整个银行可贷资金多些;另一方面,还有资金成本的问题,对货币当局来说,降低市场利率,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不过,从央行近期的操作和表述来看,这种预期很可能落空。央行更倾向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非与市场预期的下调存准率来微调流动性。
5月第一周,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回笼,并于5月3日进行65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非春节时间展开逆回购操作。随后5月8日央行进行20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5月10日再次进行240亿元逆回购操作。
石磊解释,28天期和7天期回购主要功能不同,一个针对数量,一个针对利率,预计未来这两种工具将会频繁使用,央行在调控数量的同时,也开始兼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市场利率水平。
基于对需求扩张导致通胀反弹的担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较之前的表述,增加了正回购、央行票据两种工具,且排在存准率之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降低存准率。石磊认为, 5月、6月仍可能继续下调存准率。国泰君安分析师姜超称,短期工具不能替代中长期工具,预计存准率还需下调两次以上,“触发因素包括信贷、外汇占款及经济增长低预期等”。汪涛认为,公开市场操作和降准,效果没有太大区别。由于政府不太可能通过扩大赤字来刺激经济,政府投资加速,需要货币政策配合支持,“货币政策放松应该是信贷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