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5月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超三成,供地结构调整明显。其中,基础设施用地占供应总量的比例和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这显示基建项目呈加快趋势。[注册伯利兹公司]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11.44万公顷,同比增长33.6%。从供应结构看,基础设施占供应总量的45.2%,占比大幅提高;工矿仓储和房地产用地分别占31.2%、23.6%,占比均有所下降。
一季度,基础设施用地同比增加1.6倍;工矿仓储和房地产用地同比分别增加9.0%和减少18.0%。
地产业研究人士杨红旭分析,这表示基建正取代房地产,成为投资主流。
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项目集中建设年或落地年,受交通水利建设实施加速影响,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用地供应持续快速增长。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介绍说,一季度基础设施用地占比,高于2011年全年水平。基础设施用地集中放量,对于保障经济总量扩张、拉动投资增长效果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善用地结构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注册法国公司]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重光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以上数据说明,土地市场增长主要靠基础设施用地供应支撑,经济增长并没有完全转移到主要依靠消费来拉动,而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用地比重过高,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出让价格和出让收入。
杨重光分析称,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角度看,利用效率较高的是商业用地和商品房用地,其次是工矿用地,再次才是基础设施用地。在发达国家城市,三者的比例一般为3:4:3,而中国一季度的实际供应比例为3.1:2.4:4.5,这样的供应比例必然导致城市土地总体利用效率的下降。
杨重光认为,一季度土地市场的规模和速度比较正常健康,但运行质量不尽如人意,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并没有转到节约集约经营的轨道上。[注册意大利公司]
据此前钢联资讯和申银万国对31个省份规划投资目标的汇总,今年公路交通投资、水利投资和电力工程、电网建设投资都将增加,其中水利投资增速超过40%,预计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达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