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7月整体消费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升7.9%。港府统计处昨日公布的这一数据,远高于6月的5.6%,并创近16年新高。有经济分析师预期,下半年租金、食品等价格持续高企,通胀将维持高水平。
通胀「企硬」令港人「人人自危」,而食品价格问题可算是最令市民担忧的问题之一。猪肉行总商会表示,现时内地供港生猪数目只及原来70%至80%,相信猪肉价格会继续上升。不过,新鸿基金融资料研究部分析员苏沛丰则认为,近月内地的猪肉及食物价格已见回落,惟美元持续疲弱,令港元兑人民币续偏软,导致本港物价上升。
房租猪肉旅游费升幅扩大
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的影响,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在当月的按年升幅为5.8%,较6月的5.5%为大,主要由于私人房屋租金、猪肉价格,以及旅游费用升幅扩大所致。从细分指数分析,甲类、乙类及丙类消费物价指数在7月份的按年升幅分别为12.5%、6.2%及5.4%,而6月份的相应升幅则分别为5.9%、5.6%及5.4%。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的影响,甲类、乙类及丙类消费物价指数在7月份的按年升幅分别为5.9%、5.8%及5.7%,在6月份的升幅则分别为5.6%、5.5%及5.4%。
人民币加速升值影响大
浸大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认为,本港上月通胀高企,与欧美债务危机令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本港出现输入性通胀。他表示,虽然7月份本港通胀率出乎意料地高,但相信在经济环境欠佳,市民购买力及意欲将减弱;加上去年底通胀已经起步,通胀基数不低,预期本港通胀将有机会掉头回落。不过,实际情况仍要视乎人民币升值速度、食品价格走势,及本港楼市租金表现而定。
对于本港最新公布的通胀数字,政府发言人表示,国际食品价格持续高企,私人房屋租金上升,以及本地成本压力增加,通胀短期内可能持续显着,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通胀对低收入人士的影响。对此,有学者认为,政府派钱及关爱基金等纾困措施是火上加油,认为当局长远应增加就业,提升生产力,令市民工资上升,以抵抗通胀。
政府派钱被指火上浇油
在各类消费项目中,价格在7月份录得按年升幅的类别为烟酒、住屋、食品、衣履、外出用膳、交通、杂项物品和杂项服务。
另一方面,价格在7月录得按年跌幅的类别为电力、燃气及水和耐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