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共11.3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花费9.1亿元,占总支出八成。昨天,市财政局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了北京“三公”支出情况,这是本市首次揭开“三公”经费面纱,并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公开“三公”经费决算的省级行政区域。
此前,在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做好“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昨天,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作了《关于北京市2010年市级决算的报告》。其中,本市党政机关“三公”经费情况纳入报告。
会后,市财政局副局长孟景伟介绍的京版“三公”内容相较中央部门而言,可看到被誉为“三公”公开标杆的审计署的影子,如在因公出国(境)费用方面注明人均支出1.98万元;同时,北京市公布更新、新购车辆2035辆,平均花费16.02万元。不过,在公务接待费方面,介绍得比较简单,只是说支出9000万元,未注明人次。
有专家表示,北京并未公布去年和今年的“三公”预算情况,缺乏对比性,但去年的决算相对详细,为其他地方政府公布“三公”提供了样本,同时也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