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90年土地国运不衰 第四次土改修法陷入拉锯战

中国民主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90年土地风云,延续了中国宏大历史命题:几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二者,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

“土地上不仅可以长出粮食,还可以长出城市和房屋。”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说。

90年土地风云,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解放区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土改”。其基本特征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以此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社会的最高理想。

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选择是,如何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业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中国道路如何走,反映在土地问题上,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运动。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的土地规模流转,则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探寻中国道路上,对于土地问题的重新审视:既让农民拥有充分的持久的土地经营权,同时保留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对土地的主动权。

土地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不仅是关系中国8亿农民安身立命的核心问题,关系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一篇:地权风云

土地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不仅是关系中国8亿农民安身立命的核心问题,关系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耕者有其田

要了解中国土地问题的实质及其演变,必须将纪录中国社会发展的镜头拉回到20世纪20年代。

1927年9月20日。湖南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在操场中心静默站立倾听,操场前台阶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潭口音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

这是秋收起义爆发后的第11个清晨。此前一晚,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工农革命军一、二、三团改变此前继续强攻长沙的错误决策,打出了第一面工农革命军红旗,确定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从此将中国共产党带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道路。

革命情绪高涨的工农革命军,烧了文家市大地主彭伯堂的看花楼,分了他家的盐和谷。同时,革命军打开了过去一直由土豪把持的文家市积谷仓,把粮食分给了农民,并组织部队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打土豪,分田地”,这个镶嵌在文家市里仁小学砖墙上的红军标语,成为了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开端,其背后蕴含着“发动农民群众起来闹革命”的政治谋略。这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次明了中国道路的探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之后,组织工农政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毛亲自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颁布的第一部完整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强调: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然后交给农民使用。

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江西中南部的兴国,在总结井冈山经验后,《兴国土地法》很快颁布。这部土地法把原来《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成了“没收地主的土地”,没有再提及没收贫农、中农、富农的土地。

1931年,毛泽东制定土地纲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使广大贫农翻了身。

“我们今天来看,《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其实就是为将来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做准备。”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道,当时这样的土地改革路线,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具有决定性的群众支持。

根据史料记载,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例,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农民就达3万多人。整个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此时,距中国共产党成立仅十余年。

历史的时点进入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为重点,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放在了次要位置上。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继续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路线,大大激发了农民支持解放战争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可靠保证。

杜润生,中国农村问题专家。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轮延续到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农村进入全面性大革命的最初一役”,使“农民取得土地,党取得农民”,从而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打败国民党数百万的军队,顺利建立新中国。

一个淮海战役,5000万农民推着独轮车,赶着小毛驴,从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一直到前线,在中原大地上构成一幅历史的宏伟画卷。“没有土地改革,就不会有人民战争的胜利。”在杜润生看来,这场改革意义深远,甚至影响到了十年后的“合作化”和三十多年后的“包产到户”。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RICHFUL瑞丰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