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元(人均年纯收入,下同),这个2009年确定的贫困标准线,再次到了调整的关口。
1985年,中国将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0多万亿元,增长42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便提出议案,建议将贫困标准线提高至2400元。
为什么是2400元?沈雯答复《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标准是,日均消费低于1美元就属于“绝对贫困”。每天1美元,折一年基本上就是2400元。
去年12月底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消息是,2011年扶贫标准将提高到1500元。近日,国务院扶贫办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这一方案已上报到国务院,还在等待审批中。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去年发布的《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报告称,在86个划定了各自官方贫困线的国家中,官方贫困发生率最高的马达加斯加为71.3%,最低的为中国,这一数据为2.8%。但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的贫困发生率则为15.9%,二者相差了13.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但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在沈雯看来,提高贫困线也有现实意义。据其介绍,1985年,中国贫困线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的50%。如果仅按1985年的标准,使贫困线升至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的一半,则现有贫困线应提高到2400元以上,为现有标准的2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
对于贫困线的制定标准,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报告建议,应从消费角度来衡量贫困。
根据世行报告,提高贫困线是实现具有前瞻性的扶贫战略的第一步,因为它能使政策关注正确的目标群体,更适应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此外,新的贫困线不仅应该作为衡量和监测国家贫困现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它作为基准来制定一套统一的可操作的方法,使扶贫和社会保障规划能瞄准城乡贫困人口。
此外,世行报告也建议,应将教育和医疗服务视为扶贫战略的一部分。因无力应对健康打击经常是导致家庭陷于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有限的人力资本往往使许多家庭无法抓住经济增长提供的机会来摆脱贫困。
沈雯也表示,提高贫困线标准,不单单要搞开发式扶贫,对于很多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阶层,要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和低保的投入。要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将少数民族、妇女、孤老、残疾人等群体的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统一规划,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