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举行的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透露,“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统筹考虑和推动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构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根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起草的“上海市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自评总报告”,上海依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划分为四大圈层。第一圈层是指外环线以内,是上海的核心功能区,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内环以内高密度区定为人口疏散区,内外环线间确定为人口稳定区。第二圈层指外环线以外,黄浦江、大治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定位为人口集聚区。第三圈层主要包括通勤区以外的郊区县部分,崇明县除东滩和横沙岛以外的乡镇,面积3300平方公里,这里是上海主要的农田分布区,定位为人口稳定区。第四圈层包括崇明县东滩和横沙岛、九段沙等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因为是自然保护区,定位为人口限制区。
到2020年,各功能区人口容量分别为第一圈层950万~1000万人,密度为15079人/平方公里;第二圈层900万人,密度为4000人/平方公里;第三圈层350万人,密度为1061人/平方公里;第四圈层2万人,密度为114人/平方公里。
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密度为350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的20余倍,与2005年相比,市域每平方公里增加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