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资本市场在写年终总结时看到的坏消息,可能要比好消息多一些:
2015 年,选择在
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特别少:总共只有 28 家公司、上市总计融了 94 亿美元,7 年来的新低。
即使上市了,也不意味着公司的市值就能像前几年那样,享受一阵带着泡沫的高股价福利。根据 Dealogic 的统计,今年在美上市的科技企业中,有一半公司的市值目前比上市时低。
两个典型的例子是手工电商平台 Etsy 和移动支付公司 Square:前者由于在各类商业模式中犹犹豫豫,上市半年股价已经跌掉了 41%;后者上市时发行价很低,导致公司的上市估值反而比一年前缩水了 56%。
不过,[
注册香港公司费用]也有像 GoDaddy 这种效果不错的 IPO 案例:初创公司变多,域名依然是个好生意。所以上市至今,公司的股价累计上涨了 68%。
这可能是继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或是 2008-2009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后,交易所们最不开心的一年。要知道,在 2013 和 2014 年,美国市场分别消化了 62 家和 48 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 Twitter、 GoPro、Fitbit 等明星公司(不过,这些股票在 2015 年也都跌破了发行价)。
但在非上市公司中,还有 131 家估值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更多的公司愿意将时间花在全球市场扩张上,并借此机会再要 1-2 轮的融资。像 Uber、Airbnb 这样的公司,单轮融资额都是以 10 亿美元为单位;它们的规模,特别是 700 亿美元的 Uber,早已超过了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们。
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国的小米及滴滴出行(单位 10 亿美元)
根据纳斯达克全球执行副总裁 Nelson Griggs 的说法,这两年涌现出来的高估值创业公司们可能要等到 2017 年,才会扎堆上市。
在全球市场,2015 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大年:即使不算最近宣布的“陶氏+杜邦”合并案,全球的并购总额也已经超过了 4.22 万亿美元。不光是创业公司,那些有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公司,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也有可能改名换姓。
花钱很多的也包括中国的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和百度。知名投行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分析师最近就发布报告称,2016 年这三家公司将在各类投资上总共花掉 800 亿美元,轻松超越 2015 年的 300 亿美元总和。
如果看看百度、阿里最近的一些动作,[
香港公司做账报税]这个预估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阿里接连拿下了若干上市大公司的股份,价格都在数十亿美元;李彦宏为了表示对自家 O2O 服务“百度糯米”的支持,更是直接说要拿出 200 亿元现金,之后还被美国投资者们质疑了好一阵。
分析师说,2016 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还是会将钱主要投向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领域,比如这方面相对迟缓的阿里,总投资额将会达到 380 亿美元;腾讯也正从目前以依靠游戏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成真正的在线广告平台。
“2016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交易数肯定会大幅增长,因为百度、阿里、腾讯的优势已经确立了,单打独斗的小玩家很难生存下来。”彭博智库分析师 Michelle Ma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