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高端装备制造:大国神工崛起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转型。在国家对新兴产业的目标规划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要达到15%的占比目标,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策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未来支柱产业来进行扶持和发展。2010年10月18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的范畴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产业、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干支线飞机制造——

攀登高端制造制高点

飞机的航线主要分为干线和支线,干线是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线;支线就是除这些干线以外的航线。干线飞机一般使用载客量和航程大的“大飞机”,大飞机主要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大型运输机,或150座以上的客机;而支线飞机主要为起飞总重在50-100吨之间,50-150座的客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空客380,其起飞重量已达到560吨,而当前我国仍无力制造起飞重量100吨以上的飞机。而我国唯一一款支线飞机ARJ21目前仍在适航取证中,预计2012年可交付使用。

航空制造尤其是大飞机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扶持的重中之重。“大飞机项目”自2007年起正式启动,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2006-2020年)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包含了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两大项目。其中大型运输机项目由中航工业承揽,而大型客机项目则由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负责。中国商用飞机公司2008年正式成立,其高管包括一位中央委员,两位中央候补委员,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大飞机项目的重视和决策层对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协调和资源整合要求的考量。

我们预计大飞机项目仅研发试制的投入就高达500亿元,该项目将跨越三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是开展大飞机项目前期准备、关键技术攻关和概念设计;“十二五”期间开展大飞机型号设计试验、试制并完成首飞,此外军用大型运输机有望交付使用;“十三五”期间取得大型客机C919的适航取证,并开始投放市场。当前中国商飞首型支线飞机ARJ21正在进行适航取证,预计2012年将投入市场;中航工业的大型运输机预计将于2013年首飞,2014年交付使用;中国商飞的C919将于2014年首飞,2016年将交付客户使用。

无论是军需还是民用,大飞机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预计2020年前未来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将超过500架份,销售收入有望超千亿元;考虑到我国民用航空市场的需求,C919未来的销售至少为1000架份,销售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未来随着飞机制造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支柱产业,航空制造上下游产业链无疑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涉及飞机总装、发动机制造、飞机零部件制造、航电通信产品制造、航空材料等各个行业。

通用飞机制造——

飞向高端消费的天空

所谓通用航空,指除公共运输航班客、货运输活动外的所有使用民用航空飞行器的活动。通用飞机主要分为四大类:直升机、活塞飞机、涡桨飞机和喷气飞机。从用途上看,全球通用飞机约50%为私人飞机,10%为公务机;因此,通用航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有钱人的游戏。

全球通用飞机总数约为34万架,其中美国22万架份。但是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器只有900余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根据“胡润财富报告”我国亿万富翁数量已超过5万人,需求并非发展滞后的因素;我国通航发展落后的瓶颈主要是我国低空空域尚未全面放开,此外机场的数量少、密度偏低,基础设施落后也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通用航空制造列入新兴产业“十一五规划”当中,低空域政策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的制约将成为历史。我国也有意鼓励通用航空器的购买从而将高端消费留在国内,带动国内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更多地提供相关就业岗位。根据《改革指导意见》低空开放将未来需分层次、分区域逐步开放,未来将增加北京、兰州等五个区域的试点。我们预计不久会将试点区域扩大至省甚至更大的区片,2015年有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放开。

未来十年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分为两阶段。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处于市场铺垫和积累期:低空域开放首先需要机场、空管和航油等配套逐步完善;通用航空运营业务也将直接开展;由于细分市场较为成熟,外资品牌通航飞机在此期间将占据大半江山,国内与外资品牌合作的维修企业将直接获益。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国产通用飞机制造商通过与外方合作逐步积累并逐步推出新品,国产航空制造将后来居上,并与国际接轨开始逐步走出国门。

我们预计2010-202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人民币,将会带动通航运营和维修—机场及空管配套—通用飞机总装—国产飞机核心部件制造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

北斗导航步步为营

根据《中国的航天》2000 年和2006年两个版本白皮书的规划内容,我国航天发展的策略是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无疑将卫星的发展次序放在了其它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之首。

2007年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此外同年《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的扶持力度,并细化了相关的政策:“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鼓励其他行业和领域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

根据规划,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2000-2003年,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到2012年发射10多颗卫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产业链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四个方面。“十二五”前期,我国将陆续发射十来颗北斗二代卫星,后期将开始北斗三代的组网,未来十年将是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组网的高峰期。我们认为在2010-2020年间,随着我国卫星发射提速卫星产业链将整体获益,其中卫星制造和发射行业受益最为直接。此外,卫星制造关键部件的厂商也将分享我国卫星发射量的增长,卫星导航芯片和模块、卫星导航模拟器、时间同步系统的需求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2012年后,伴随我国在轨卫星数量提升,我国卫星运营和应用将迎来新的转折点。全球卫星运营应用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三大类业务。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和已处于产业化转折的关键时期,卫星遥感应用正在探索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卫星通信广播应用产业已初具规模。综合来看,短期卫星导航市场机会更近。

2006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突破了百亿元、用户终端年产销量超过百万台、个人导航终端数量已超过车载导航终端数量,预计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2008年美国卫星产业链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已达万亿元, 2020年后北斗卫星能够覆盖全球,届时我国卫星产业链的收入也有望能达到2008年美国卫星产业万亿元水平。随着“北斗二号”发射高峰的临近,我们认为卫星应用三大方向中卫星导航从运营、导航终端至应用系统,甚至电子导航地图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近图本土,远观海外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时速200公里及以上。

2009年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数已达到6552公里;根据我国铁路的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为1.3万公里;而到2020年将建成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当前我国高铁最高时速已超过400公里。

根据2010年1月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投资计划,2010年铁路投资将达823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较2009 年增长16.7%。预计在我国铁路建设高峰的2010到2012年,总投资将至少维持在8000亿元的水平。

当前高铁装备制造已逐步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中国高铁产业多次获得海外订单,并实现了出口地区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变。高铁建设前期基建行业首先受益,主要包括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电气化工程和站房工程;随后受益的有车辆制造、铁路信息系统和铁路运营维护等行业。

海洋工程装备——

更远、更深、更强

广义的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三大类。而狭义的海洋工程装备则主要指海洋油气开发所需的海洋钻井平台、海洋采油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等三类装备的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代表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上的利益,目前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扶持将会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和划拨科研经费等方式来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此外还通过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来减轻企业的负担。我国是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大国,未来还有望通过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帮助国内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09年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信部曾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重点,针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储运等方面的装备需求,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浮式生产系统、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等三类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到2012年关键技术要求全面突破。

我们预计“十二五”规划还将继续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技术、项目管理技术以及建造技术的支持和引导,提高我国在该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预计未来政策对海洋工程的支持将重点放在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配套设备,以及深水海洋油气钻采装备。我国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大国,但当前海洋工程市场占有率仍不足10%。随着技术攻关和政策扶持带来未来国产化率进一步,油气开发装备产业链相关的钻井平台及设备、工程船舶、采油平台、水下工程等将获益。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