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政策红包不断 跨境电商关键年到来了?

“双十一”电商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6·18”年中大促又拉开了帷幕,这一次又有多少网购族能忍住不“剁手”呢?国内各大电商摩拳擦掌,各出奇招,誓要在这场年中大战中分得一杯羹。

作为“6·18年中大战”的大“庄家”,京东这次又准备如何应战呢?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全球购首次参与“6·18”大促,为了保证货源充足,京东全球购与其供应商——加拿大新永安集团合作组织包机送货。商家积极参与的背后正是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热情。事实上,也正是这种热情与需求直接催生了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个人代购,也“引诱”各大电商巨头加入跨境电商的争夺战。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迎来“开天辟地”的一年,[新加坡注册公司]先是亚马逊宣布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服务,高调推出“海外购”国外商品直采供应国内市场,随后的“双十一”期间阿里巴巴也高调宣布进军全球的市场战略。资本市场上,成立仅一年的蜜淘网获得了3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做C2C海淘模式的洋码头也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包括京东、苏宁、聚美优品、唯品会、1号店、顺丰优选等国内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海外购物项目。

2014年成为业界公认的跨境电商“元年”,那么,经过去年爆发式扩张的跨境电商,今年是否还将维持这个趋势呢?

跨境电商顺流而上

进入2015年,跨境电商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并且密集迎来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平均一个月左右就会出台一项涉及跨境电商的政策,足见国家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视程度。

今年1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网络购物单笔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至 5万美元;3月12日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试点城市,截至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城市已有7个: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广州及深圳。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调整征税范围等;5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培育外贸竞争优势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进入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四项举措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优化通关流程,二是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三是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四是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通过海外仓、体验店等拓展营销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台,合理增加消费品进口。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方面的扶持力度已经非常大了,例如单笔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至 5 万美元,跨境电商在支付方面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6月10日出台的通关便利化政策和退免税政策也给跨境电商带来了很多便利,政府已经为跨境电商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

手握多个“政策红包”,跨境电商是否真正享受到了这些政策带来的便利呢?

海蜜全球购创始人徐俊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国家政策对进口电商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与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走三单合一流程的时候,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政府想要扶持、服务电商企业的诚意,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走完了全部审批流程,这在几年前是完全无法想像的。

京东集团税务与资金副总裁蔡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些政策从国家引导方向以及行业实际操作方面都对跨境电商业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一点来说2015年可以说是跨境电商之年。

蔡磊表示,京东也从这些政策中受益良多。京东自2012年起开始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在2014年6月办理了北京市第一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退税,而京东在今年4月15日正式上线的面向零售进口的“全球购”业务更是这方面的最新例证。具体来说,京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受益:

首先,试点城市的增加扩大了京东跨境电商业务覆盖面,降低了物流等成本,同时带动了更多的当地中小企业加入京东跨境电商平台,扩大双赢、多赢的辐射效应。

其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优化,跨境电商业务受到海关大力支持,进出口报关流程的调整加快了整体通关速度。

再次,海关零售小包裹的出口退税政策落地执行,对于以往无法享受退税政策的跨境零售商品以“分送集报”的模式申请退税,对于从事出口业务的电商平台和商家来说都是重大利好,提升了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商家直接受惠。

政策扶持仍有完善空间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又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内大大小小的跨境电商业务正“红红火火”。当然政府出台的每一项利好政策也并非十全十美,具体落实在跨境电商身上,仍然有待完善的空间。

“受益于国家跨境电商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京东的业务运营发展十分顺利,未受到什么阻碍。作为行业内的先驱者,我们期待国家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让相关利好辐射区域更广;另一方面,我们在具体业务运作中也确实碰到了一些操作上的细节性问题,希望国家及各级监管部门能对一些环节做出进一步指导和明确。”蔡磊表示,希望国家对于一些海关政策细节和操作流程可以进一步明确,例如对于零售进出口模式中发生退货时,在相应的退税和货物退关政策方面,希望给予更明确的指示。

此外,货款结算是跨境电商业务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京东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中小型商家,这些商家受到其企业规模所限,在外汇结汇方面受到限制较多,无法全面享受现有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外汇业务便利流程。因此期待国家在外汇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降低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收付汇门槛,以鼓励和培育它们的业务发展,也期待国家对于一些真实的非贸易项目,如代收代付税款的结汇政策做出明确规定。

徐俊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目前海蜜全球购的成长速度在同行业中也是比较快的,但在退换货方面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众所周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对跨境电商来说是立足之本,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希望国家支持开放更多的商品品类,只有纸尿裤、奶粉这些标品不足以称之为海淘。”

而在赵萍看来,目前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是比较完善的,但政策目标存在多元化的问题,下一步应该注意政策的协调性,要在多个目标之间保证政策的一致性,从而使政策效果更加明显,而不至于让不同的鼓励政策相互抵消,效果不彰。

行邮税上调传闻

引发业内担忧

在接连不断迎来政策红包的同时,势头正旺的跨境电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引发了一些从业者的担忧。近日一则今年9月份国家将上调行邮税的传闻广泛流传,还有传闻称国家将取消行邮税,并入一般商品贸易关税,这些传闻催生了不少“跨境电商将遭殃”的论调。

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近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向媒体透露,下一步会不会把货物税和物品税进行合并,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论。

目前很多跨境电商都是将进口货品先囤在进口口岸的保税区中,等消费者下单后,再直接从保税区发给消费者,这部分商品多附加10%的行邮税,相较于一般贸易进口环节需要征收的关税、17%的增值税等进口环节税收而言,该税税率低得多,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国内制造企业“不公平”的呼声。

“重要的是看政策制定者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制定这个政策的立场就是想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到国内,我认为调高行邮税的可能性更大。”赵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如果从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角度来讲,下调行邮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我们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下调行邮税跟这些鼓励政策的初衷是一致的。

蔡磊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原则上来说,消费者作为行邮税的纳税义务人及传统大宗贸易进口税费的实际承担方,最终应实现从传统贸易或跨境电商两个渠道购货承担同样的购物成本和税负。而从企业实际业务运营角度来说,成本不仅需要考虑直接税负,还需要综合考虑整个行业的综合成本。而跨境电商行业目前还在前期培育阶段,目前行业特点是“频次多、货值小、品类杂、单量低”,和传统大宗贸易进口相比,尽管行邮税整体税率略低,但相对的交易环节单位成本比较高(如物流、仓储、报关服务等成本)。因此,在跨境电商行业未发展到可以体现规模效益前,提高行邮税会直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不符合国家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整体政策方向。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政府会给予跨境电商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因此过早地提高行邮税,而对于跨境电商这个初生‘婴儿’来说并不是有效的退烧贴。”徐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退一万步来说,我们国家的行邮税在国际上仍属于比较高的水平,有关方面在行邮税率控制金额上的管控也比较严。很多中国人对境外商品有需求,但高额的税率又倒逼他们蜂拥到国外去抢货,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国人的形象,还缩减了国内资金,如果此时再提高行邮税,无疑又是把一大批中国消费者推向境外去消费。”

在徐俊看来,[注册新西兰公司] 如果政府想平衡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商,那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达到这个目标,“比如在不打击跨境电商的情况下,给一般贸易商更多的优惠或者帮助,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让市场更好地发展,跨境电商毕竟刚刚起步,可以等未来时机成熟再提高行邮税。当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重视程度高于价格的时候,税率的问题就不再敏感,这是跨境电商起步和发展道路上必经的一些问题。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于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境外消费资金回笼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内跨境电商有了政策的支持,诸如消费者在日本买中国产的马桶盖这种事情或许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