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企业重组上市IPO

铁矿石交易步入金融化时代

铁矿石交易的金融化时代来了,且“名正言顺”开始为下游所接受。

据《金融时报》6月30日报道,日本三井商社已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签订了日本首个铁矿石掉期交易。

由于目前的季度定价模式,已与起伏的现货市场高度关联,利用掉期交易来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铁矿石正成为外资银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追逐的新目标。

“遥远地观察”,6月30日,一家外资投行的驻华高管人士这样形容中方此时对铁矿石掉期交易的态度。

“中国对金融衍生品的整个态度都比较谨慎,这又涉及到敏感的铁矿石问题,目前只有少数不受监管的企业,通过有限的渠道,参与一小部分。”他说。

更多的中国钢企、贸易商、监管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不可控的风险面前,除了观望,正在“痛苦而充满抗拒”地准备着。

掉期交易扩大

铁矿石掉期交易,以铁矿石指数为交易标的,由于指数无法交割,因此到期均以现金结算。而以现金结算的过程涉及到两个价格,一是约定的买入/卖出价格,一是按合同规定的参考价格,比如,某段时间内铁矿石指数的平均价格,两者之差就是掉期交易者的利得或损失,相当于对铁矿石在这两个价位上做了个一买一卖的操作。

据悉,三井大宗商品交易和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Tomohiro Saeki表示,此次交易是日本“在铁矿石掉期市场中的一次试水”,涉及的是2010年下半年每月1万吨的铁矿石。

“日本这样一笔交易量不大,甚至可以说非常小,”6月30日,上述投行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但以后很难讲,因为有需求,估计整个市场会非常大。就像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从少量到爆发式的增长。”

据统计,目前铁矿石金融或衍生品市场的规模仍然很小,约为3亿美元。但有分析人士预测,到2020年时,铁矿石掉期额将增长至约2000亿美元。

扩大的不仅是容量,还有其速度。

2009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宣布推出全球第一份铁矿石掉期结算合同(SWAP),用以对冲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刚推当月,新交所的月度铁矿石交易量只有16.15万吨,但到今年1月份,交易量已猛增至141.85万吨。

上述投行高管表示,目前,新加坡交易所的月结算量已有差不多200万吨左右,铁矿石掉期结算合同的发展势头比较迅速。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金属交易全球负责人雷蒙德·凯(Raymond Key)进一步表示,“(铁矿石掉期)额实质性激增”的所有要素都已“具备”。

据记者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知名外资银行、交易所等金融交易机构,对于全球展开铁矿石掉期交易充满了推广的兴趣。

目前,除新加坡交易所和德意志银行外,伦敦清算所(LCH)、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控股公司等,也开始提供铁矿石掉期期货交易和结算服务。

中方“痛苦”研究

借日本迈出的这一步,金融界人士毫不讳言,希望日本贸易商和钢铁生产商们的这类举措能引起效仿。

还有消息表明,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三菱(Mitsubishi),也在和银行为明年安排的、规模大得多的铁矿石掉期套保交易进行谈判。

对此,国内一家大型铁矿石贸易商的负责人士6月30日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外很多金融机构,也很主动约找钢厂、贸易商等行业参与者,共同参加一些培训、会议等。

“对铁矿石掉期交易,我们也正在处于研究、关注阶段。但是要尝试这样的交易,必须经过报批。目前监管很严,怕引起额外风险,央企基本不允许参与这类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该负责人表示。

“但我个人预计,最终中国钢铁业还是不免会‘被参与’其中。监管机构到了一定阶段进行放开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在审批的流程,交易量、资金门槛上,会有限制,不是所有人和所有企业都能做。”他说,“所以我们也正在内部进行研究、学习,等待放开时可以考虑行动。”

这几乎是中方大多数行业参与者的反应。不少钢企人士也认为,先行研究,以求合适时“为我所用”,既不触碰政策红线,又可继续观察行业风险。

此前,国内最大民营钢企沙钢集团的董事长沈文荣就曾表示,虽然沙钢尚未开展掉期交易,但公司已经开始研究季度定价的基准之一,新加坡普氏指数。

上述投行高管人士则观察认为,中国钢铁业对这一新领域的研究,“痛苦”,且“带有拒绝性”。

“一开始甚至不愿研究,怕被别有用心者伤害,现在心态上开放了一些,但国内目前基本都没有参与者,交易量也主要来源于海外,仍处于尝试的摸索期。”他说。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