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农产品流通业的破茧之道

央视对物流业顽疾的曝光,使不少老百姓忽然知道,3元钱买的一棵白菜居然有1.8元是让物流企业拿去了。

但是,我国农产品[14.85 -0.34% 股吧 研报]的物流成本真的高达产品售价的60%吗?是谁损害了老百姓餐桌的利益,到底是流通问题还是物流问题?农超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投入是根本的“破茧之道”吗?

易腐农产品的损失是最大问题

以果蔬为例,我国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分销等环节中的损失率在25%~30%,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直接损失高达1000亿元。

而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美国由于农产品全产业链以冷链物流为支撑,果蔬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的损耗率仅有1%~2%。可见,易腐农产品冷链应用率的差距,决定了农产品最终效益的差异。

在美国,冷链物流支撑起从田间到餐桌、“生产者—冷链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的链条,走进千家万户。而我国目前由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单个农户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农产品由分散的独立生产者汇集到城市,分销给众多消费者,致使中国的物流通道成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零售商—超市零售商—消费者”,链条长度几乎扩张了一倍。这种超长的流通链条造成的结果,是各个环节的有效冷链应用率严重不足,冷链在流通环节中作用不明显。

从果蔬来看,我国果蔬产地的冷处理几乎是空白,原产地、加工地的保鲜库、储存库资源严重不足,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流通渠道,深加工、标准化、系列化、礼品化的产品线尚未形成;在多环节的流通体系中,安全性、新鲜度都存在隐患,进而令食品损耗难以控制;更重要的是,流通环节过多、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销售,组织化程度低,使食品安全的保障和追溯难度大大增加。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攀高,物流成本被视为“原罪”。传统的物流包括仓储、城际间运输和市内配送,能源(电费、燃油费)、人工、设备折旧、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刚性成本,高额路桥费、城市通行费、罚款是不可控成本。对于一个高效、智能、安全的冷链物流网络来说,刚性成本没有过多压缩空间,对强加给物流企业的额外成本的提高,目前政府正加大整治力度,包括开通绿色通道、逐步取缔一些高速公路收费、对公路车辆规范要求等。但流通成本除了以上所说的仓储、运输费用外,还包括各个分销环节的费用,比如分销商租金、进入(卖场、超市)渠道的费用(目前在15%~25%不等)、目标利润等,每多一个环节,费用就要增加一次。

由上可见,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是整个流通环节,而不单单是物流成本。事实上,从我国目前蔬果、水产品和肉类的冷链应用率和运输率来看,绝大部分易腐农产品是在常温下流通的,由此产生的腐损、腐烂而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才是最值得关注,也是最大的“隐形成本”。

农产品流通体系要跨越式发展

要解决老百姓的餐桌食品安全和价格合理问题,不能仅靠简单的流通渠道压缩,而要对我国的农产品产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初级农产品的冷链升级、产业升级、新流通体系建设、冷链物流服务网络的集约化发展,才是我国农产品产业流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茧之路。

“农超对接”和“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市场供给、食品安全和平抑物价。但事实上,“农超对接”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形成市场的主导力量,超商企业承担了太多的额外成本,包括对农户或合作社的管理、投资建造超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组织从产地到城市的长途运输和城市门店的配送,甚至还要对驾驶员进行管理,对油耗进行控制。而各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投资密度和投入规模上之所以出奇的高,投资异常火爆,更多在于未来土地的增值魅力和对地产的超高预期。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2005~2007年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的中产阶层消费者到2017年将在食品上花费4.9万亿元,要赢得这个市场,需要一个全国性的高效物流系统,需要超过8000亿元的食品供应体系的硬件投资。

2009~2011年间,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规划和产业导向政策,勾勒出了冷链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物流和现代冷链物流的升级转型——“一个集约化、智能化、电子交易化的冷链物流主导平台,贯穿于产业链的全过程,始于采摘与屠宰后的低温处理、产地的加工和储存以及售卖后的最后一公里。物流不再是产业链的流通成本,而应成为产业链的持续价值创造部分”。冷链物流服务业在生产、流通、消费、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将带动和支撑现代农业在下一个十年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以农产品产地为中心的新“增长极”。

资源优化带来新生产力

沃尔玛50年前在美国二、三线城市建立了大量商场和仓储体系,推进城镇化,大大刺激了美国的内需,沃尔玛在零售业至今也无人能够超越。沃尔玛的巨大利润来源不在零售终端,而是其配送中心,物流成为其供应链的核心价值。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指出: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即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十年来,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不断融合,螺旋上升,物流服务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特别对于农产品产业的结构调整、区域性优化、产业升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先行已经迫在眉睫了。

中国农产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系统的优化、整合、重组过程,冷链物流平台是关键和支撑,也必须做到充分的开放性和公共性。从中国近十年的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放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城市快消品市场,而最需要冷链应用的广大的农产品产地,资源严重缺失,仅靠企业的自主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先行者的轨迹,日本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日本冷库地产的一类投资人为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以及大型商社等。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有利于高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产业链的升级需要相当时间的培育,政府等方面介入可以解决企业一次性投放所背负的沉重压力。最为关键的是,冷链物流基础平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是国家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必须由国家资本介入并有一定的控制权,最终也可以保障每年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补贴性投放的效率与所产生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成为“仓储地产”的投资人,政府不参与具体经营,托管于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经过培育期最终以REITs的方式退出。

全球经济不断走向融合,也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要实现中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安全目标,一定要有一张清晰的航行图,从起步就做好。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