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备受消费者青睐 港台漫画内地淘金掀高潮

随着内地漫画市场的日益升温,港台漫画家进入的步伐越来越快。昔日台湾漫画“四大才子”悉数亮相内地引人惊叹,更多的港台漫画家也在翘首以待,寻机在内地开拓市场。港台漫画正在成为内地漫画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内地淘金大势所趋

临近9月,漫友文化旗下《漫画SHOW》主编崔伟良异常忙碌。由漫友文化合作引进的香港知名漫画家司徒剑桥的漫画《幻城》,不久将在内地开始连载,这也意味着又一位香港知名漫画家涉足内地开拓市场。

谈及此次合作,崔伟良非常兴奋,在他看来,漫画《幻城》的出版,与近年来港台漫画与内地市场紧密合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郭敬明的小说《幻城》在内地有广泛的影响力,早在几年前,就有香港出版社购买其漫画改编版权。

香港漫画家司徒剑桥作品《幻城》在内地连载仅是近年来香港、台湾漫画家大举西进的缩影之一。从2002年开始,港台漫画家就开始将目光瞄准了内地。台湾漫画界“四大才子”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和几米悉数登场,影响甚大。

以搞笑四格漫画《乌龙院》一举成名的敖幼祥,早在2002年就率先将自己的工作室移至广东,有20多册敖幼祥作品在中国内地陆续上市。2004年5月第一本完全以个人漫画作品为主的漫画杂志——《超级乌龙院》在内地推出,掀起了国内幽默漫画风行潮流。

2009年,蔡志忠也将工作室迁往国内新兴“动漫之都”杭州,并放言希望“此生老死于杭州”,一时让粉丝感动。以《双响炮》、《涩女郎》闻名于世的朱德庸也随后跟进,同样把自己的工作室落户在杭州。

最后一位才子几米也频繁在内地“拉拢”读者,去年成功在北京三里屯举办“几米星空特展The Starry Starry Night”,这是几米在内地开幕的首个跨界展览。

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20位港台知名漫画家进入内地,扎根发展漫画事业。“内地拥有众多漫画消费人口,而且地方政府很欢迎漫画家入驻,以带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因此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这些现实条件成为吸引港台漫画家的客观因素,长此以往,更多港台漫画家进入内地已经是大势所趋。”崔伟良表示。

港台漫画受热捧

除了政策等客观条件外,港台漫画作品备受内地消费者青睐,漫画产品销售可观,成为刺激港台漫画家进入内地最核心的因素。仅今年,朱德庸的都市漫画集《大家都有病》出版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30万册。很多读者笑称,看着《大家都有病》里的“焦虑二人组”、“自杀三兄弟”,看着那些功名病、花钱病、没钱病、喜欢跳楼病,你会拍案叫绝直至笑出眼泪,心却犹如被刺中般生疼——为他们,为这个时代,更为自己。

几米的新漫画作品《我不是完美小孩》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让生活和精神压力大的都市白领们找到心灵抚慰,开创了成人绘本时代。其销量长期保持淘宝等网络购书平台前几名。

对于港台漫画的受捧,台湾“少女漫画王”游素兰有自己的看法。“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我们可以直接沟通。”

游素兰很早就进入内地市场,她回忆道,自己进入内地出于偶然:“其实我并不是非常了解当时内地漫画产业环境。只是在某一天,突然在出版社涌入几箱装不完的内地读者信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作品已经在内地风行了。”

司徒剑桥也认为,文化的认同使得港台漫画在短时间内就能赢得内地读者的认可。他以香港武侠漫画为例,武侠是中国的本土特色,就如美国的超人电影一样,代表了国家的文化,形象根深柢固地植入国民的心中。“武侠是我们华人独有的题材,亦是我们的重要产物,只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武侠精神是会一代接一代承传下去的,而武侠题材的漫画也可以持久获得所有华人的支持。”

港台本土市场严重萎缩

港台漫画大举进军内地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香港、台湾本土漫画市场的长期不景气以及日式漫画牢固的统治地位。

在台湾漫画的全盛时期,大概有30种漫画杂志,而现在只剩下10种。在漫画杂志减少的同时,发表的平台空间就会变小,漫画家能够出头的机会就变得更少。

日本的漫画作品进入台湾市场不必审查,所以导致台湾市场充斥大量的日本漫画,也导致台湾的原创漫画受到很大冲击。目前台湾市场的漫画需求仍然旺盛,但是90%以上都是日本漫画。反而现在内地的原创漫画比台湾多,以漫画谋生的漫画家也远比台湾多。

政策方面,台湾当局仅仅把动漫产业归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没有特别的扶持政策。虽然台湾有关部门近年也表现出越来越重视的态度,但难以挽回日益衰退的漫画市场。

游素兰对此叹息道,台湾漫画市场其实一直不景气,漫画市场充斥着奴性与媚外的心态。而且台湾出版社强力的主导着漫画家创作,往往忽略创作者的创意,造成清一色一大堆食之无味、没风格的奇怪作品。

“我参与过台湾一些漫画奖项的评选工作,但实话实说,近十年来,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却超不过三部。”游素兰无奈地表示。

香港漫画市场也不容乐观。“现在要在香港出版漫画的确比以前困难了很多。”司徒剑桥表示,香港漫画已进入优胜劣汰的年代,留下来的都是较有名气及实力的主笔。

崔伟良也认为,香港、台湾的漫画产业现在遇到了创作和营销两方面的瓶颈。漫画作品长期无法出彩,市场狭小疲软影响了营销发行。“在这种环境下,港台漫画家陆续进入内地争夺市场也就理所应当了。”

打造品牌力求多元化

尽管港台漫画家进入内地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自己的漫画做出品牌,抓住属于自己的漫画消费群体也并非易事。

崔伟良表示,不同于港台市场,内地漫画市场目前的消费群体还是以青少年为主,其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根据漫友文化市场销售经验分析,幽默类漫画,如敖幼祥的《乌龙院》和画风唯美的故事类漫画,如夏达的《子不语》是内地市场受捧的漫画类型。

“但总体而言,‘80后’、‘90后’一代是消费主力,因此如何让作品符合这一群体的消费习惯,是港台漫画家需要研究的课题。”崔伟良同时表示,内地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成熟,市场的细分化趋势开始显现。例如,白领群体历来是漫画消费的主力人群,但之前国内很少有符合白领消费习惯的作品出现。如今以朱德庸、几米为代表的漫画家作品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游素兰则表示,漫画市场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分级。“我现在已经不可能对少年、少女的故事有共鸣,因为每个年龄对人生的体验不一样,而漫画一直都被当做小孩的生活消遣产品,也限制了它的内容发展。有制度的分级,让所有的类型作品能有归属,让每个类型的作品都有发展的空间,大众选书看时不用麻烦,让漫画的阅读变得更人性更容易,它的市场自然就出现了。”

与此同时,漫画的产业多元化也开始被业内重视。不久前,敖幼祥的《乌龙院》就在广州上演了舞台剧。更多的漫画家也尝试将自己的漫画与动画、衍生品联系起来,扩大自己品牌的产业链条。

“漫画多元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可惜两岸相关产业对于多元的解释还是非常的局限。”游素兰表示。

司徒剑桥也说道:“自己的作品能在不同的媒体上呈现,我想没一个创作人不会感到高兴吧。我认为漫画是可以跟多一点不同的媒体跨界合作的,即便不赚钱,也可以令作品多一份热闹、生气。”

商报记者 陈杰

商报提问

台湾“少女漫画王”游素兰:

靠包装的漫画家职业生涯走不长

北京商报(以下简称“商报”):近十年来,漫画产业在哪些方面长期没有得到改善?

游素兰:长期没有得到改善的,一是题材和创意的限制──由于创作时得顾虑许多东西而绑手绑脚,内容的发展也比较狭隘。面对完全荤素不忌的日本漫画或自费衍生产品,自然缺少那么点刺激性。二是没有一套营销漫画家的方法,很多漫画家只红一部作品,没有形成品牌,是人才的一大浪费,非常可惜。我想,不见得出版社或团体不想做,而是找不到方法。

商报:应该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漫画家?

游素兰:优秀的漫画家通常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出版社或集团绝对有能力捧红一名漫画家。但这样捧出来的,不一定是优秀的漫画家,至少在失去出版社或集团后,其漫画生命可能就死去了。主要还是看当事人有“多想要做漫画创作”。

商报:如何孕育出拥有自己国家、民族、市场特色的漫画风格?

游素兰:孕育出拥有自己国家、民族、市场特色的漫画风格并不难,难在大众的接受程度。当一个只吃牛肉面的市场,突然商家要改变调味、改卖叉烧面,你就必须要有关张的心理准备。然而,若不去试,永远都只有一种东西,并且越走路越窄。问题是自创品牌大家不买账,有勇气的创作人也只好跟随别人流行的脚步走以维生了。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