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中国风电设备产业生存状态调查

国内风电叶片制造龙头之一的中材科技[30.87 1.61% 股吧](002080),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先是公司2011年一季度业绩报忧,进而引发股价一路下行。其一季报悲观地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或将下降20%至50%。国内风电整机商排名“老二”的金风科技[16.91 -0.24% 股吧](002202)也同样发布了上半年业绩下降的预期。尽管“老大”华锐风电[65.34 0.00% 股吧](601558)未预判未来三个月业绩,但其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目前公司“正处风电设备淡季”。

让几大巨头悲观的成因,均系近年来风电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相关统计显示,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09年的5400元/千瓦,再到去年底的低于4000元/千瓦,国产风电整机造价一年下一个台阶。价格走低正成为目前风电设备产业的基本生态,牵动着产业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与诸多行业产品价格随产业发展自然走低不同,风电设备包括整机和零部件价格下行,主要是因为风电设备招标“低价者中标”的规则而一次次“被”降低。

中材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材科技就曾深受“被”降价之困。公司下属中材叶片厂曾在2009年8、9月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被要求下调与整机商金风和华锐之前签订的供货合同。一次是与金风签的5.9亿元的叶片订单下调至5.75亿元,另一次是与华锐签的10.2亿元订单降至8.8亿元。而在这之前,订单金额已有过一次下调。最终,原始合同价被压缩到一半才成交。

这种情况其实在目前的风电设备产业领域屡见不鲜。金风科技与湘潭电机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8月分别签订的1.5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定子供货合同也曾数次被修改合同额,两项订单最终金额分别被下调了近一半。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当时金风和华锐均刚中标一些风电项目,中标价格比之前预期低,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往往就选择往下压价。”一位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风电整机市场价格的每一次降低,都是在整机制造商中标风电设备招标项目之后,产品价格的降低直接导致产品毛利率降低。

公开资料显示,两年以前,风电整机制造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一般为15%左右,龙头企业,因市场占有率高而形成规模效应,最好时期毛利率能达到25%-30%。随着近一两年来整机价格的非正常下降,龙头企业的产品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2010年的毛利率就同比分别下降了9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分别为23.06%和20.47%。相关零部件厂商的毛利率也是随之下滑,以价格占整机成本比重最大的叶片为例,中材科技2010年所产叶片毛利率为29.80%,2009年则为31.85%,一年时间下降了2.05%。另一家国内叶片厂商天奇股份[15.96 3.77% 股吧](002009)2010年产品毛利率为23.66%,同比下降了5.41%。

风电设备产品价格“被”降低现状表明,产业目前的成本下降并非主要源自于企业自身技术进步等内因起作用,而更多的是因为外部因素强加所致,这反映出目前风电设备产业整体处于非良性生态之中。“尽管目前风电设备的市场现状还不能被称作完全意义上的‘价格恶战’,但至少已有很深的倾向。过去家电行业就曾因为各企业忙于‘价格战’而无心挖掘企业成长内生动力,如今整个产业大浪淘沙之后,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因此元气大伤。这就是前车之鉴。”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本报实习记者 郭力方

风电设备制造商发布的2010年度和201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增长率逐年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紧张、产品毛利率不断下滑,成为风电设备行业的基本现状。

2009年以前,中国风电[0.79 -1.25%]产业曾经历“大跃进”时代,风电设备制造商时常加班加点赶进度,下游风电开发商则要提前数月跟设备厂签下订单,并交齐预付款,才可能如期提到货。世事轮回,如今,风电设备制造商们发现:曾经的门庭若市变成了要自己主动上门去拉订单,以往几乎全额交付的货款也需要根据风电项目建设进度来分批收回。

一面是风电设备产能的迅猛扩张,一面是风电场装机受制于并网瓶颈而速度减慢,风电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发制造商与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渐渐失去定价话语权的情况下,“价格”二字令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各厂商纠结不已:风电整机及零部件价格逐年递减,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

两头受挤 利润全面收缩

价格被“降低”,也同时带来风电整机制造成本的一路“被”降低。而与风电设备制造厂商处境形成反差的是,处于风电产业链下游的风电厂开发商则实实在在地坐享到了风电机组成本下降之福。

风电开发领域的“领头雁”龙源电力[8.12 -1.10%]和大唐新能源[2.35 -1.26%]2010年净利润增长均超过80%,其业绩增长的成因除在于并网瓶颈的逐渐被打通外,也源自于其投资风电场的收益提高,而这背后,则归功于采购投资比例占总投资70%之多的风电机组成本的降低。龙源电力(0916.HK)和大唐新能源(1798.HK)在其2010年年报中不约而同地直言,特许权招标让公司在投资建设风电场时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数据显示,龙源电力2010年风电项目平均单位造价较2009年降低12%。

由于下游风电场运营商的成本降低主要借助于风电设备招标产生的低价,从而直接造成了对上游设备制造商利润的挤压。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现象两年前都不可想象。“那几年风电装机‘大跃进’,市场行情是风电场投资商要排着队到风电设备商处拿货,而且是现场交预付款提货。现在情况大不同了,风电装机市场容量增加逐渐放缓,供求关系开始调整,风电设备商的议价能力明显下降,一个订单好不容易拿下,开发商还要求按项目进度分阶段付款。”据了解,目前一个设备供货订单签下后,付清全部款项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时间,签完合同第一次只能拿到10%的预付款。

事实上,风电开发商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据了解,2009年以来的国内增值税转型,限制了地方从开发风电项目中的收益,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加征一系列税费从风电开发中获得利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倒卖项目开发批文的现象。龙源电力总工程师曾对此直言,一些地方的风电项目往往在经过数次转让后,被高溢价卖出,导致风电场开发成本的上升。因此,开发商为提高所投风电项目内部收益率,除寄望于少“弃风”多发电外,也同时需要大幅降低成本。

在下游对设备商的利润挤压作用下,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逐渐加大。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国内诸多制造商的业绩增长,例如风电机组所用金属铜的国际采购价格就在近一年时间里上涨了近30%。

在原材料和下游开发商的双重“挤压”下,风电设备制造商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国内三大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华锐和东方电气[27.56 0.25% 股吧]自2008年开始,净利润增长率一路下滑。华锐风电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为50.86%,较2009年下降150个百分点。金风科技2010年净利润增长率也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增长率告负。而一些中小设备商更是受挫,天奇股份2010年风电叶片业务收入为-7398万元,较2009年大幅降低553.86%。

生存扩张 加速现金流紧张

层层重压下,风电设备制造商纷纷各显神通寻求成本的理性下降之道,一方面,设备厂商加速规模扩张以摊薄单位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整机制造商纷纷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期控制成本,同时拉动订单增长。

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湘电股份[27.78 4.59% 股吧]和中材科技这样的风电设备厂商近期业绩指标中的突出一点,就是存货大量攀升。以华锐风电为例,其今年一季度存货为105.62亿元,2010年全年的存货更是达112.14亿,较上年增长43.5%,比2008年增加两倍多。尽管华锐风电在报告中指出公司存货量的增加是风电场通常在每年下半年开工,公司为确保届时产品需求量的上升,必须保证一定的存货量。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存货的积压意味着过剩产能的存在,前两年风电场装机大干快上时“排队等设备”的局面已成过去,而且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整顿,以及未来五年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步伐的放缓,设备市场的有限容量很可能难以适应产能快速释放的节奏。一些公司单纯扩充生产规模而产生的庞大存货数字,能否被市场及时消化,存在极大的变数。

近年来,风电设备商开始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力度。金风科技今年以来就动作频繁,先是增资1.65亿元给其目前100%控股的协鑫风电(江苏)有限公司,以确保今年内公司风电叶片自给率达到50%。4月19日,金风又参股中国北车[6.77 -0.73% 股吧]集团孙公司西安捷力电子公司,以获得1.5MW风力发电机定子500台的年生产能力。此外,金风科技近年来还接连参股了江西金力永磁以及西安国水等产业链相关零部件企业,通过风电设备全产业链整合,以期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

华锐风电利用自身设备制造龙头的优势,不断加大对诸如大连起重成套设备、昆山华风风电叶片和瓦房店轴承集团等公司的关联交易力度,其从大重成套采购的风电零部件数量占全部采购量的比例在2009年就达到近50%。

事实上,金风科技产业链扩张并未局限于上游产业,在下游风电场投资方面也屡有斩获。金风科技旗下北京天润能源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在各资源区进行风电项目开发。截至2009年底,天润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万千瓦,成为风电开发领域最大的民营企业。这种“以资源换订单”的模式,除金风外,湘电股份、华仪电气[17.47 5.50% 股吧]等设备制造商也在尝试。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该种模式在延伸产业链条,拉动风电设备销售量的同时,也让很多企业通过溢价转让手中风电场项目而动辄坐收数十亿元收益。

然而,企业在追求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财务的紧张。华锐风电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亿元,比年初减少3亿多。金风科技今年前三个月现金流更是创下-39.2亿元,比年初骤减超过40亿。两公司2010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89.7亿元和7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60%。两公司均称,现金流净额骤减的原因在于采购相关部件的预付款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现金流净额的减少对应的是存货的大幅攀升,而应收账款的增加则加剧了资金流的紧张程度,这些都源自于生产规模扩张,产能却得不到有效释放。加之产业链整合的巨额投资,客观上又会让公司本已紧张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拐点隐现 或迎来理性增长期

事实上,设备制造厂商生产规模过度扩张而导致的产能过剩“阴影”,始终困扰着业界。风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周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如果说前两年的产能过剩只是暗潮涌动,那么,从风电设备龙头企业去年以来的业绩持续走低情形可以看出,这种暗涌已经外化,并开始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产业发展。

周涛表示,这一切的背后都预示着一个基本趋势:以2010年为标志,各风电设备制造厂商普遍告别了以往业绩的快速增长态势,转而进入到业绩下调期,中国风电产业市场“拐点”已现,将告别产业发展初期的高利润时代,转而回归到理性增长期。这将一方面考验龙头企业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加速中小企业的退出进程。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权威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涉足风电设备整机制造的厂商约有80家,而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60%,产业已经高度集中。周涛指出,事实上,这80家厂商中真正有样机下线的只有38家,更多的还处于买图纸组装阶段。

龙头企业尚且利润不保,中小厂商发展更是堪忧。天奇股份下属天奇竹风叶片厂去年净利润为-648万元,负债3366万元,资产负债率近65%。周涛表示,这一类企业通常处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第三梯队,天奇股份这样的企业尚且还可以靠公司其他业务收入来支持风电设备业务,而一些以风电为主业的公司未来发展可能将举步维艰。事实上,在2010年一年时间里,国内已有近10家企业退出了风电设备制造业务,如高调宣布退出的哈空调[10.17 0.10% 股吧]、默默退出的南通锴烁风电设备公司。

周涛表示,这种产业退出潮或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里成为常态,而留存下来的企业可能就是一些不断壮大起来的风电装备集团。“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就需要扶持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不断涌现,这样既可以为公司积攒雄厚的资金实力,又可以增强与下游风电开发商的议价能力。”周涛表示,到那时候,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才能真正既做大又做强。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