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液晶显示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没有核心技术不行,自己掌握技术,自己学会创新才是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强大的规模集群效应才能给企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模、集中度和产业链配套方面差距较大。然而,立足中国这个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如果我国企业可以利用行业规律,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技术研发,抓住时机增长规模,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就有望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并在AM-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上占据战略制高点。

虽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涨幅高达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趋缓,据预测,2011年上涨幅度可能仅有8.3%。作为中国彩电业一直在弥补的产业链环节,面板产业近两年来吸引了中外诸多企业进入,特别是高世代面板更是让中国众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甚至许多之前就已因战略失误“吃尽苦头”的彩电面板企业不惜“血本”投入。

面对外资“一窝蜂”涌向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彩电面板企业如何突围?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是否一直在被外资误导,投资的最佳时期是否已经过去?行业整合是否大势所趋?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本土企业如何转身自主

-本报记者 贾 丽

中外液晶巨头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项目的投资热潮。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此前表示,其8.5代线将强于友达7.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

一面是外资声称2011年大规模投产液晶面板欲蜂拥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一面是液晶面板需求趋缓的呼声四起,中国本土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正在为打开液晶面板商机浴血奋战,甚至变卖“家产”重金豪砸,随着高世代面板厂房封顶、开工甚至量产“好消息”不断传出,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越发模糊。

8.5代高世代面板成为主流?

液晶电视面板占到了整机成本的一半以上,这也是影响液晶电视造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液晶面板从早些年的三代,迅速发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过六代达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面板世代线数只是业界一个约定俗成的称法。它是按照生产线所应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划分而来的。面板代数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数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着该面板厂的技术实力越强。

目前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京东方、TCL等。

对液晶面板投资最早的是日本企业,韩国和中国台湾紧随其后,大陆面板企业在近年不断冒出。据了解,国内兴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少数为5代、6代线,多数为8.5等高世代生产线。

连续巨亏仅限于前奏?

全球面板业蓬勃发展使得部分国际厂商尝到了甜头,而国内液晶面板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国内彩电面板企业上市公司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四川长虹、TCL、深天马等。追赶固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目前国内具备全产业链、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液晶面板企业寥寥无几。

如今国内液晶面板企业覆盖产业链最为全面的非京东方莫属。自1997年携手冠捷电子,进入显示器领域后,这家在显示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以近600亿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为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制造商。

十年业绩未亏损的京东方,义无反顾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面板生产之后,由同年净利润2亿元变成2005年巨亏15.87亿元,融资再融资,投入不断加大,然而亏损不止。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客观的讲,任何行业的投资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液晶显示产业。”

他同时表示仍看好液晶面板潜力:“液晶面板已成为当今新型薄型显示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坐以待毙”?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资彩电品牌为实现全年的业绩目标纷纷转战中国市场。2010年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整体价格降幅较大,连续半年持续超过国内品牌4%以上。激烈竞争之下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国外品牌降价导致竞争加剧,国内面板企业一夜之间“集体失语”。如今液晶面板时代早已来临,部分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却乱了手脚,一时间,液晶面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资的质疑声四起。

令人诧异的一幕也实实在在发生,LG前脚表示,其8.5代线将强于友达7.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后脚不得不发出预测警告,市场需求疲软导致2011年液晶面板价格无法大幅反弹。使得我们对液晶面板的前景看的更为模糊。业界人士发出惊呼“液晶面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究竟是‘金矿’还是‘陷阱’?”

业内相关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我们要看到外资品牌降价幅度很大,不等于价格低于本土品牌。实际上,外资品牌降价之后,平均价格还要高出本土品牌约20%。本土品牌销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于外资品牌。外资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不能盲目跟从。”

中国彩电企业究竟如何突围?

有观点指出,全球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中最成功的模式有两种,一是苹果模式,强大的终端产品与网上内容商店的完美结合,很多彩电巨头学习但是还未能复制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持,在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OLED等领域全面布局。

嵌入式系统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表示:“韩国的这种模式和欧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样,韩国是把产业链内的企业产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国液晶面板企业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彩电企业还是以深耕某一领域的具体产品为主,拓展整条产业链为辅较为稳妥。”

苹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范,却不是永恒的法则,作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摆正心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随着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欲加明显,企业更是难以做到统一、平衡,国家以行政力量统一整合固然没错,但却难免变成屏障。万物没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业个性特点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制宜,尊重个性发展。

高世代面板是诱惑还是陷阱?

京东方去年6月刚通过定向增发A股,完成融资120亿元,8月底宣布,兴建国内第一条第八代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72.17亿元,京东方需要自行筹资85亿元投入项目公司。

近期,中国成为大尺寸液晶面板新建产能的高发地区,今年以来宣布建设的7.5代以上生产线已多达七条,据此估算,未来几年国内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线的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LG Display,三星已决定分别在广州和苏州投建8.5代和7.5代线,而TCL集团本月亦宣布计划在深圳兴建一条8.5代线。

京东方目前拥有一条五代线,一条即将投产的4.5代线,并且合肥六代线正在建设中,在全球液晶面板销量中排名第九位,离韩国三星、台湾友达、日本夏普等国际面板大厂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则则报道,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近两年在政府鼓励之下,中国高世代面板企业不断涌出。虽然高世代面板为中国彩电面板企业带来了福音,然而回过头来思考,为何全球高世代面板的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本土企业才开始追捧?是否是盲目跟从?

最近6年来,我国彩电企业的液晶显示面板进口金额就高达500亿美元。

“高世代面板只能依靠进口”的困局能否打破,一直是在国内众多彩电企业的心头痛。

回头看看,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3D电视,乃至高清数字电视,中国企业真正自主研发的有几个?我们在观察中国企业短板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产业链上。虽然产业链不完整,是中国彩电企业的薄弱环节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们不得不承认,面板产业链不完整、国内企业在上游产业链上的供求矛盾加剧、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等已经日益显现,也成为制约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巨大短板。

那么,高世代面板究竟是“金矿”,还是企业又一次战略投资的“失败品”?但愿不是后者。

专家诊脉:

市场话语权不仅仅在于规模

业内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资深家电观察刘步尘、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嵌入式系统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中华液晶网主编张新岗。

议题一:国内的液晶产能还不到全球的5%,扩产就能带来规模效应和话语权么?

陆刃波:投产容易但是要靠技术支撑,不是投产就能量产,本身液晶面板技术和价格变化巨快,日本韩国面板已趋领先,后进入者能否与之匹敌仍需考量。

张新岗:国内厂商整体市场份额较小,必须扩产来形成规模效应;但市场话语权不仅仅在于规模,对于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对下游应用市场的掌控以及自身技术专利研发进度和运营效率,对于话语权来说都是必要的。

刘步尘:只要中国发展彩电产业,发展显示器产业,中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面板产业,我们很难想象缺乏面板产业支撑的中国彩电及显示器产业式完整的。

实际上,正是因为缺乏面板产业的支撑,中国彩电产业这些年的发展举步维艰。不管未来能否建立中国面板话语权地位,中国都必须发展面板产业。在我看来,中国发展面板产业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的机会,不能再失去最后的机会。

罗清启:我们处于垄断结构中,我们扩张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别人是静止的,扩张一般有几个概念,一是技术的扩张,二是质量的稳定。

在整个市场动态状态下,扩张目前是个未知数,每个投资面板的主体都要确保盈利,造成大家疯狂扩张产能,造成面板降价,迫使弱势企业退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土企业不容乐观。

议题二:在寡头的阴影下求生存非常困难。液晶面板制造是一条不停烧钱的路。为何我国面板企业仍旧跟风蜂拥大量投入面板生产,扎堆的隐患时什么?这是否是一条不归路?

张新岗:在投入主体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可能只有少数能够生存下来,但是又很难用行政手段来予以干预。

刘步尘:液晶面板产业投资巨大,甚至和汽车产业投资相比也要大很多。

但是,只要你发展液晶电视及显示器产业,你就必须进入面板领域,你总不能将产业发展维系于依赖进口,那样你的产业安全将受到威胁,而且你将十分被动。

我认为,众多企业进入面板领域是件好事,说明中国市场需求量巨大,而且大量企业进入,提供了大浪淘沙的机会,有利于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

陆刃波:企业前期投入亏损严重,目前资金状况不会改变,在资本市场塑造一个巨大“蛋糕”以获得融资,但是这无疑是一个不归路。

议题三:很多面板企业通过转型寻求出路甚至起死回生,如连亏七年的索尼,剥离部分制造业务转向内容提供商的趋势明显,3D等新技术是否是可以押宝的“救命草”?

张新岗: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前所未有的全新出现的市场领域,都可能促使企业获得新的成功,但3D等新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刘步尘:索尼有可能逐步退出液晶电视制造领域,把生产外包给其他企业,比如富士康等。这是索尼寻求扭亏的尝试。

3D技术的兴起和面板产业的发展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即使没有3D电视的兴起,面板产业照样还是要寻求发展。

因此,3D电视不会成为某些缺乏竞争力企业的机会,3D给所有彩电企业的机会是均等的,不会特别眷顾某些企业。比如,在3D面前,等离子并不比液晶更有机会。

企业呼声:

高世代面板受制于人 整合难

企业代表:同方股份董秘孙岷、TCL相关负责人、得润电子董秘王少华、海信电器市场部主任喻海涛、诚志股份证券部人士、熊猫电子证券部负责人、莱宝高科高管人士。

同方股份孙岷:当我们进入任何一个领域甚至身在其中的时候,都需要清醒,本土高世代面板还受制于人不能否认,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其广阔前景,需要政府支持。

海信喻海涛:彩电企业比较特殊,基本都是做全产业链的产品,有政府力量参与整合肯定是好事,但必须按市场经济办事,千万不能拉郎配,全产业链相对复杂些,对管理、技术的要求高些。

TCL相关管理人士:本土彩电面板业就是受制人,业务涵盖全产业链企业能够主动些,但是投资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的不统一,企业在操作层面的确难度很大。

诚志股份证券部人士:公司自主研发TN-TFT液晶材料。面板技术含量高具有广阔前景,然而这方面德国和日本目前处于垄断地位,企业很难打破格局,仍需要政府明确政策导向。

得润电子王少华:公司这块业务主要涉及各类连接器和束线,属于面板产业中的一个环节,按照下游客户需求提供,主要提供给整机厂商,目前来看需求较旺,面板还是有一定前景。

熊猫电子证券部负责人:面板生产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目前已经将面板业务全部剥离,只有集团还留有一部分。

莱宝高科高管人士:公司专攻液晶面板上游组件,面板始终是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地核心环节,只有掌握面板环节,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专家回应:

张新岗:当前面板投资热潮有所减退,但投资主体仍嫌过多,互相之间的资源争夺会导致竞争力水平整体受限。对具体企业来说,在初步解决了生产制造的瓶颈之后,需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市场,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不仅仅限于生产制造。

柏斯维:彩电面板是低端的领域的行业,大部分企业在江浙和广东,相对来说是比较集中。政府出面整合是好事,对产业和企业发展有利,特别是一些小的企业加工能力和加工质量都不高,和外企比没有竞争优势,相对受益。

刘步尘:我对中国面板企业只有一个建议:一定要高起点,高品质,高要求,从一开始就站在与国际水平同一高度,不要让中国面板成为“低端面板”的代名词。

罗清启:液晶面板企业缺少“横纵连横”,需要政府清晰的产业战略支持,需要企业突破性的融资方式去解决资金障碍,需要面板生产企业之间、面板企业与整机企业之间的紧密协同,本土高世代面板生产企业不能盲目乐观。

对话京东方副总裁张宇:

8.5代线三季度将量产

《证券日报》:有媒体报道指出,8.5代线有望于下月开工,京东方六代线将会在今年三季度全部达产,全年产值将达到80亿元。是否真是如此?

张宇:自2009年8月奠基以来,京东方北京8.5代线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7月实现主体厂房封顶,自2010年12月起进入工艺设备的搬入、安装和调试阶段,计划2011年6月底点亮第一块屏,2011年三季度量产。

京东方合肥6代线于2009年4月奠基,2010年10月量产,从2010年12月开始,月综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单日最高综合良品率达到97%以上;按计划,京东方合肥6代线将于2011年5月实现满产(达到设计产能90K玻璃基板/月),预计年内可生产液晶面板超过1000万片,全年产值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

《证券日报》:京东方液晶面板项目总投入已达到600亿元左右?

张宇:目前,京东方拥有一条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总投资34亿元人民币;一条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总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一条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总投资175亿元人民币;一条第8.5代TFT-LCD生产线也在积极建设中,总投资280亿元人民币。按投资额计算,以上各条世代线的总投资额达580多亿元人民币。

《证券日报》:液晶面板制造能否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

张宇:TFT-LCD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通过七年积累,随着京东方等国内TFT-LCD企业产能规模的逐渐扩大,目前我国TFT-LCD材料与器件的国产化程度已接近60%,预计五年内有望超过90%。我国已有数十家装备企业进入TFT-LCD装备制造领域,随着产线的规模化投资和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国产化率未来五年有望达到3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TFT-LCD是新一代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下游整机的核心部件(其成本约占电视整机成本的80%-85%),该产业的发展,对数字高清和下一代互联网时代的4C融合,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以京东方8.5代线为核心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为例,目前就吸引了以国际知名企业康宁显示、住友化学为代表的上游企业,和冠捷显示为代表的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总的配套企业达20多家,拉动投资额达600亿元,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

《证券日报》:有业内专家指出,液晶面板制造需要大量投资,无论对资金需求和量产收益,可能在未来存有不确定性?

张宇:客观的讲,任何行业的投资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液晶显示产业。

液晶面板已成为当今新型薄型显示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全球新增市场容量将在1000亿美元以上。据测算,到2010年由该产业带动的整体相关行业市场总量将超过5400亿美元。

液晶显示产业就如同信息化社会的“粮食”产业。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75%靠视觉,这就离不开显示。可见发展液晶显示产业对于一个信息化国家、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在其他产业还都掣肘于海外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国家如果再没有了自己的“自产粮”那将会是怎样?

《证券日报》:政府对经济的调整作用是巨大的。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可以为国内部分面板企业分忧。作为企业希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引导面板企业?

张宇:在产业振兴规划、家电下乡、节能补贴等政策支持下,平板显示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一个新的战略增长点,得到了我国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

然而和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强国相比,我国目前的液晶显示产业发展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技术方面来看,政府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对企业增加关注和投入。

从规模方面来看,液晶显示产业的特点是规模效益突出,海外发展液晶产业的经验证明,企业只有形成适度规模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发展液晶显示产业应本着投资(经营)主体集中,产业区域合理布局的产业发展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韩日台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国家集中力量支持一至两家龙头企业发展,并以此进行相关整合形成规模优势,打造液晶显示产业的国家竞争力。

从资金方面来看,液晶面板生产线投入巨大,一条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在行业低谷和产业发展的初期,如何解决资金难题,除了市场融资、引入风险投资、上下游厂商合作之外,国家的政策支持更显重要。

《证券日报》:对于液晶面板特别是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前景看法是怎么样的?国内高世代面板企业已经严重受到国际厂商威胁?给同行企业有怎样的警惕性意见和指导?

张宇:平板显示的特点导致的新需求还在不断扩大。

从供给来看,待2011年三季度,京东方8.5代线将会是最早投产的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8.5代线主要生产26英寸至55英寸液晶电视用显示屏和模组,这些产品是现在及未来市场的主流显示产品。特别是32英寸以上产品,今后将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