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风投“加码”现代农业

事实上,多利农庄似乎已经更进一步,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物联网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即用信息化技术将土壤监测、自动灌溉、冷链物流、产品溯源等环节高度整合,张同贵介绍,这也是新农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透露,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5万个,带动农户1.07亿户。他认为,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蕴藏着新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嗅觉灵敏的风投机构早已纷纷加大力度挖掘可投资的农业项目。松禾资本投资副总监徐立新与多利农庄总经理张同贵接受本报采访时,都认为中国新农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体制障碍渐除 农业发展加速

在徐立新看来,风投对于农业领域的关注其实早已有之,之前的例子就有双汇和蒙牛,还有圣农发展[35.05 -0.43%],而近来农业投资渐入佳境,与政策等配套机制的逐渐成形密不可分。“农业需要大投入,对资金规模有较高的要求,而之前很多配套的东西还没有成熟,比如基建、土地流转等,现在这些内容已经逐渐成熟,而且风投方面的资金量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增长,所以农业投资必定会越来越热。”徐立新对记者如此表示。

翻查去年以来的业界动态,证实了徐立新的上述观点。事实上,近年来黑石、KKR等国际知名风投机构都在考察农业项目,而就在去年年底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就表示,联想控股以后的方向是要做“大农业体系”。去年松禾资本投资了超过10个项目,其中一半资金在新农业和节能环保领域。徐立新告诉记者,并非只有松禾资本才有这样的比例,业内同行业都在投资农业项目。

而作为在业内耕耘多年的企业,多利农庄张同贵对政策扶持的积极效果似乎体会更深,“政府连续七个‘一号文件’聚焦农业,打破了很多体制上的瓶颈,必将带来农业的大发展。”张同贵告诉记者,“最近农业投资的加速,一方面是由于政策放开打破了许多农业企业的发展瓶颈,比如融资问题的解决和土地流转机制的放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几年下游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逐渐启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发重视,对中高端农产品[15.46 0.19%]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良好的市场前景对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对企业和风投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农业发展的加速,张同贵并不感到意外。

而据权威专家透露,近期将出台的“一号文件”的主题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说明政府将加大力度改善农业设施。在张同贵看来,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

农业现代化 投资空间大

对于农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徐立新认为以“新”和“大”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农业要获得大发展,就必须打破过去靠天吃饭、条块分割的小农经济方式,而向新农业和大农业方向发展。”而随着农业产品线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投资机构能够选择的领域也非常多,投资空间巨大。

在徐立新看来,新农业并非只是新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新的服务模式、新的流通方式和新的培育技术等,而大农业则主要以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为特征,“土地流转的放开,使得大农业成为可能。”“农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可以投资的领域也很多,甚至可以说,没什么领域是不能投资的,关键是看企业能否真正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

以种植业为例,整个产业链就包含了种苗繁育、种苗产业化、种植、加工、配送、零售等环节,加上每个环节又有各自的专业服务环节,细分的领域就更多,“所以农业里面其实可以投资的领域非常多,关键是风投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风投机构,比较适合投资于一些高端细分领域的企业,重在‘新’,比如我们最近就投了育种、花卉和肥料等新农业公司,而联想控股这样的大型机构,更适合布局‘大农业’,事实上农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很多项目小型的机构没法投,联想这样的机构介入大农业,对整个产业的加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徐立新如此表示。

张同贵也认为要完成向现代农业的升级,实现装备、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是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过程,而与做大相比,创新是张同贵更为看重的现代农业特征。

除了技术以外,张同贵还对记者提出了发展模式的创新,“不同农业应该有各自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比如郊区的农业就应该向都市农业方向转型,承担起‘休闲农业’的功能,以一产带动三产,三产反过来促进一产,而东北的大米种植基地就应该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做大做强”,张同贵对记者介绍,台湾的农庄收入中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土地产出,另外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都市休闲和体验等服务业收入,“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农业,是发展模式的创新。如果有企业真的可以做好,融资肯定不是问题。”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