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注册香港公司好处

密集抛储令农产品价格走弱 趋势再上涨压力犹存

 “国家储备糖11月22日向市场进行投放”,“政府还将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的销售”,“国家储备的食用植物油、大豆和猪肉将陆续投向市场”。随着一系列价格平抑措施相继出台,市场对于农产品(19.70,0.00,0.00%)涨价的预期正发生变化,农产品价格涨势明显趋缓,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下跌。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物价可能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有所回落之后再度上行,通胀压力仍将中长期存在。在采取行政手段稳定价格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管理社会通胀预期。

  抛储农产品价格涨势趋缓

  11月22日,2010/2011榨季第二批20万吨国家储备糖投放市场。由于今年白糖价格演绎出一轮“糖高宗”的行情,抛储时间大大提前,第一批国储糖在10月22日抛售,而上一个榨季首次抛售时间为12月份。

  按照以往的规律,白糖抛储反而会带来价格的上涨,但这种“魔咒”似乎在被打破。南华期货分析师认为,从国储糖拍卖情况来看,最高价才拍到了5890元/吨,并且迟迟未能刷新,这也反应出当前糖市没有之前疯涨时候火热,白糖期价或将展开新一轮下跌。

  国家粮食局上周四召开的会议还提出,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在前期每周安排销售政策性小麦450万吨、籼稻200万吨、粳稻10万吨、玉米180万吨的基础上,从本周开始,陆续安排一定数量的食用植物油、大豆投放市场,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消费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商务部此前也表示将向全国市场投放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受国际、国内期货市场大豆和豆油价格下跌及国家抑制物价、投放储备油政策的影响,近日国内食用油价格涨势明显趋缓。生意社分析师预计,国内大豆市场价格面对调控政策的巨大压力,在下游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现货价格将会在短期内保持弱势调整。

  虽然监测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不过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谭谟晓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7月份以来生猪养殖效益的快速回升,带动了生猪补栏热情,今年12月份到明年年初生猪供应量将明显增加,同时春节前中央将会陆续投放储备冻肉以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后期若不发生重大疫情或自然灾害,预计年底前猪肉价格涨幅不会太大。

  国家发改委11月22日发表关于稳定物价的文章指出,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前控制通胀的一大优势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七年丰收,国家稻米、小麦、食用油等的储备都比较充足。因此,国家应当迅速动用储备来平抑物价,同时加大对市场价格监管的力度,防止国内、国际各种来源的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

  长江期货研究咨询部经理黄骏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历史情况来看,调控政策刚推出的时候,对市场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随着政策一条一条地推出,累积效应会使得政策的作用非常强大。密集抛储增加了市场短期阶段性的供应水平,使得农产品由囤积造成的供不应求,变成了阶段性过剩,囤积者也会开始考虑卖货,价格会出现一定程度地走弱。

  趋势再度上涨压力犹存

  交通银行(5.66,0.00,0.00%)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虽然短期通胀压力将见顶回落,但是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短期难以快速收紧、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大宗商品输入性因素等通胀压力仍将中长期存在,再加上今年年初物价较低的基期效应,物价可能在年底至2011年初有所回落之后再度上行。

  相比于2007年由猪肉涨价所引发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粮价和菜价成为推高CPI的重要推手,而且这种影响可能还会持续。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粮食价格稳中微涨,籼米、特一粉、粳米、标一粉价格分别上涨1.5%、0.7%、0.6%、0.3%,每斤至2.18元、2.08元、2.47元、1.79元。

  谭谟晓认为,成品粮需求存在刚性,迫于原料、运输等成本的增加,其价格上涨态势无法改变。由于原粮价格上涨向成品粮价格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且目前成品粮涨幅要低于原粮,我们预计后期成品粮价格仍将上涨,且涨速将加快。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监测的21种蔬菜中,8种价格上涨,10种价格下降,3种价格持平。其中全国生姜价格自11月9日以来持续回落,截至11月22日累计降幅为2.8%;大蒜价格自10月30日以来降势明显,截至11月22日的累计降幅为2.3%。

  蔬菜价格回落的同时,未来菜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谭谟晓认为,目前蔬菜多以南方露地菜和北方设施蔬菜为主,北方蔬菜供应进入淡季,“南菜北运”和设施蔬菜将造成运输成本和种植成本的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明年一二月份,随着蔬菜价格传统高峰的到来,配合今年下半年以来CPI持续走高导致的翘尾因素,CPI很有可能再创新高。

  根据宏源证券(18.53,0.00,0.00%)研究团队的判断,蔬菜品种在农产品中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不耐储存、小农户经营、劳动力密集、价格受渠道影响较大。蔬菜价格的上涨既有流动性泛滥、劳动力紧缺的大背景,也有城市蔬菜自给率低、流通环节过长的结构性问题。

  宏源证券认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超对接”,甚至价格补贴、价格行政管制等手段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城市蔬菜自给率低、流通渠道过长、终端暴利等问题,但农资价格的上涨、用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却是难以通过修修补补可以解决的。蔬菜以及食用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将继续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力。

  通胀更需货币政策“出招”

  “在目前通胀高企,同时未来通胀压力巨大的环境中,政策取向应以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为先。”于泽说,如不加以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会引起食品等商品的囤积风潮,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陷入恶性循环。

  黄骏飞认为,今年农产品出现集体大牛市,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宽松造成的。未来的货币供应将呈现“紧预期、宽现实”,即市场预期未来货币的流动性会进一步收紧,但宽松仍然是需要面对的现实。明年农产品在仍然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谷物等基础性的产品定价还是会逐步走高,整个市场仍会维持高位运行区间。

  正是因为农产品价格披上了“金融”的外衣,调整货币政策被认为是调控农产品价格的更为根本的手段。高华证券分析认为,确保必需品供应、抑制投机等微观调控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市场通胀预期,但直接的价格控制,如限价或要求公司进行提价备案等,很可能效果不佳,包括食品价格在内的价格上涨是政策过度放松导致通胀压力加大的结果,而不是通胀的根本原因。

  于泽认为,近日上调利率、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表明了中央对于通胀问题的重视。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取向已经逐步由宽松转向稳健,对于控制通货膨胀预期较为有利。

  中邮证券宏观研究员邱云波认为,在采取行政手段稳定价格的同时,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表明央行运用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回收流动性、控制通胀的决心。

  陆志明认为,要把握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方式、力度和时机,继续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有效管理社会通胀预期。

现成公司热 | 信托基金 | 财务管理 | 政策法规 | 工商注册 | 企业管理 | 外贸知识 | SiteMap | 说明会new | 香港指南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香港瑞丰会计事务所
客户咨询热线:400-880-8098
24小时服务热线:137 2896 5777
京ICP备11008931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