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司机,每天着车上路,我们除了掌握路况外,还要清楚车况,观察车里的仪表板的各项指标是司机常识,一旦指示不正常,我们更多的会怀疑有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出了问题,要送4S店,请专业修理人员帮忙查故障修理。忙忙碌碌的人们,更是要不停地知道时间。而当我们的表跑快或跑慢时,除了怀疑电量,我们常识性地调一下表后面的控制装置。
同样道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很多情况下,问题的出现与问题的根源似乎不在一个地方,更多时候,我们看到了表面的问题,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藏在哪里。绩效(PERFORMANCE)也成了职场里常识性的单词,也很容易成为一个问题。多少说不清的原因,多少争执,多少和而不谐,个人或组织的,皆因绩效而起。
我们看到了绩效,看到了结果,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面对。不管个人还是组织,我们就是在一个绩效接着一个绩效中发展着自己,没有人不想有一个好的绩效,而不理想的绩效,更是值得我们去顺藤摸瓜,找出其背后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由内到外的,更有信心和效率地提高绩效。
除了任务考核设定等外部因素,我们主要考察绩效背后看不到的决定链条。我们看到了绩效,而绩效是我们行为的累积,我们有什么样的作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绩效,我们经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在担心不正确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差得业绩。
但有时候,我们也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人也很努力,绩效还是不行,我们常常说这是能力不行。看来光有行动还不行,瞎干死干蛮干也有可能费力不讨好,成功者找方法,得法得当的行动体现的是能力。
但人的能力有大小,更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有些能力很强的人,经常出乎意料地让我们失望,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业绩很差,没出啥令人信服的成果,这是因为有能力的未必愿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引出了决定自我效能的个人认知问题,也就是信念。
所谓信念,就是自己内心觉得对的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原来我们能力的发挥有赖于我们的信念所坚持的自我真理,信念的外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态度,态度的积极与消极,决定了我们能力发挥的程度和方向,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是信念和态度背后在起作用。
我们的信念和态度背后起作用的又是什么呢?强化我们信念和态度的,是我们学到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简单理解,就是对自己有意义有好处的判断,事实上我们的信念和态度是有上一层的价值土壤决定,而决定我们价值观的是自我形象,我们内心想怎样表现自己,希望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期望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子。
通过不断的自我谈话,我们强化了自我形象,而我们的自我形象决定了那些对我们有意义有好处的价值,我们的价值判断为我们的信念设定了标准,我们有了内心的主观真理,我们按照内心真理,想办法,做事情,最终表现为现实绩效。
由此看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道理。因为我们要改变绩效,需要做很多内功,而习惯化的模式改变又谈何容易。但就像钟表调时间一样,我们如果掌握了窍门,愿意尝试,就像调秒针-分针-时针-日-月-年调整一样,内部的机械齿轮和电路板关系清楚了,我们内心改变起来也就心里有数,不但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绩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现实可行的。
顺藤摸瓜,绩效业绩——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自我形象,弄清绩效成果背后的背后的自我效能决策链,修炼起来,一通百通,与其困惑不已,不妨试试有益。